到了渭州,种师中立刻点兵三万,准备西征。出发前,延安府的信使又到了,带来种师道的亲笔信:“西夏军主力在延安城北,可攻其侧翼灵州,断其粮道。切记,兵贵神速,勿恋战。”</p>
种师中依计而行,亲率大军日夜兼程,直扑灵州。灵州的西夏守军没想到宋军来得这么快,城防松懈。鲁智深自告奋勇,带着几十个身手矫健的士兵,趁夜爬上城墙,杀散守兵,打开城门。</p>
大军进城后,种师中立刻下令烧毁西夏军粮库,然后撤出灵州。等西夏援军赶到时,只看到一片火海,气得主将哇哇大叫。</p>
消息传到延安府,种师道站在城头,看着西夏军因缺粮而混乱的阵脚,对身边的副将说:“师中得手了,该咱们出击了!”他一声令下,延安府城门大开,宋军如潮水般冲出,西夏军大败而逃。</p>
这场大战后,种师道和种师中的名字传遍边关,百姓们编了歌谣:“老种守延安,小种守渭川,西夏胆儿颤,不敢过横山。”</p>
第三章 经略府里的江湖义气</p>
延安府经略府内,种师道正在查看地图。他已年过五十,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听说弟弟打了胜仗,他让人备了酒,等着种师中前来。</p>
种师中带着鲁智深和史进走进府内,行礼道:“兄长。”</p>
种师道笑着扶起他:“兄弟辛苦了,这次奇袭灵州,干得漂亮!”他看向鲁智深和史进,“这两位就是你信中说的好汉?”</p>
“正是!”种师中介绍道,“这是鲁智深,力大无穷;这是史进,武艺高强。”</p>
鲁智深和史进赶紧行礼:“拜见老种相公!”</p>
种师道让人看座,笑着说:“我听渭州的士兵说,鲁智深一条禅杖打遍敌营,史进枪法如神,真是英雄出少年!”他举杯道,“来,为咱们击退西夏军,干杯!”</p>
席间,种师道问起渭州的情况,种师中说起郑屠欺压百姓的事:“我已将他杖责四十,没收家产,还给了金老汉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乡了。”</p>
种师道点头:“做得对。咱们当兵的,不光要保家卫国,还要护着百姓。要是连自己人都欺负,还怎么让百姓信任咱们?”他对鲁智深说,“听说你为了金翠莲,三拳打死了镇关西?”</p>
鲁智深脸一红:“相公,那是误会,洒家没想打死他。”</p>
种师道哈哈大笑:“无妨,惩恶扬善,本就是好汉所为。不过以后要注意分寸,别给自己惹麻烦。”他沉吟片刻,“我看你一身武艺,不如留在延安府,做个提辖官如何?”</p>
鲁智深喜出望外:“多谢老种相公提拔!洒家愿意!”</p>
史进也说:“相公,我也想留在边关,杀西夏兵!”</p>
种师中笑道:“你就回渭州,做我的先锋官。”</p>
正说着,外面传来喧哗声,一个士兵跑进来报告:“相公,有个叫武松的好汉,带着哨棒在府外求见,说要投军!”</p>
“武松?”种师道和种师中对视一眼,“是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松?”</p>
“正是!”士兵说,“他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刺配孟州,路上听说经略相公招兵,就赶来投奔了。”</p>
种师道起身:“走,咱们去看看这位打虎英雄!”</p>
府外,武松身长八尺,相貌堂堂,见到种师道和种师中,抱拳行礼:“小人武松,愿投经略相公麾下,为国效力!”</p>
种师道看着他结实的身板,满意地点头:“好!有你这样的好汉,何愁西夏不平?你就跟着我,做个步兵都头!”</p>
鲁智深和武松一见如故,拉着手在府外哈哈大笑。种师中对兄长说:“兄长,有这些好汉相助,咱们边关就更稳了。”</p>
种师道望着远处的群山,感慨道:“边关虽苦,但有这些忠勇之士,大宋的江山就能保住。”夕阳下,延安府的城墙上,“种”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p>
第四章 将门传承的铁血家风</p>
种师道的书房里,挂着一幅《西北边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关隘、河流、要道。他指着地图对种师中说:“西夏虽退,但辽国和金国在北边蠢蠢欲动,咱们不能掉以轻心。”</p>
“兄长说得是,”种师中点头,“我已让人加强渭州的城防,还招募了五千新兵,正在加紧训练。”</p>
这时,种师道的儿子种朴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军报:“父亲,叔父,金国使者来延安府了,说要和咱们联手抗辽。”</p>
种师道接过军报,眉头紧锁:“金国狼子野心,联手抗辽是假,想趁机南下是真。咱们要小心应对,既不能得罪他们,也不能放松警惕。”</p>
种朴年轻气盛:“父亲,不如趁机和金国联手,先灭了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p>
种师道摇头:“没那么简单。辽国灭亡,金国就会把矛头对准咱们。当年太宗皇帝想收复燕云,结果大败而回,咱们不能重蹈覆辙。”他对种朴说,“你明天跟着金国使者去看看,多观察他们的兵力和动向,回来报告。”</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