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庸太子会来南楚为新帝庆贺寿辰的圣旨传到沈浪手中时他还有些发懵。</p>
传信的公公说紫庸向南楚提出停战协议,愿与南楚签下百年和平之约。</p>
但这事沈浪不知情,他守在南楚与紫庸的交界边境上,不仅没有收到半点紫庸要停战的消息,更是没有见到从紫庸前来商谈停战的使者。</p>
可以说,在圣旨到达之前,他都在为紫庸再次进攻南楚做准备。</p>
这圣旨来时着实让他愣了好半晌。</p>
“沈将军?沈将军?”</p>
传旨的太监见着沈浪跪在地上神色怪异,犹豫着叫了两声提醒他,“沈将军,还不快接旨?”</p>
沈浪回神,双手接过圣旨,面上神色已恢复如常,“这一路跋山涉水辛苦公公了。”</p>
“还请公公随在下去厅内休息片刻。”</p>
按理说沈浪一个一品将军不必与一个太监这般和颜悦色地称着“在下”,但沈浪好歹在皇帝身边跟了一段时间,自然也知道皇帝看中谁,重用谁。</p>
这位福如公公未曾在慕容翊身边伺候,但慕容翊对他的信任可比对他身边伺候那位公公多得多。</p>
毕竟这位本就是从东宫出来的。</p>
这位一直在帮着如今的皇帝当年的太子做一些见不得光或者极其重要,但又不方便他亲自出面的事。</p>
包括在外大肆敛财,贪污受贿。</p>
可以说,在慕容翊心里,这位福如公公的地位怕是要比他和金吾卫的裴勇还要高出一截。</p>
此番传旨由他来,想来皇帝是十分看中紫庸太子前来贺寿这件事,但只怕他看中的也不仅仅是紫庸太子前来贺寿。</p>
沈浪一面不动声色地引着福如公公往都尉府厅堂里去,一面状似闲聊般打听道,“陛下这道圣旨着实让在下糊里糊涂,不知公公可知陛下何出此意?”</p>
“不瞒公公,在下接手这尹家军驻守北境已有两月,但并未听闻紫庸派使者入境,陛下当真已与紫庸达成了协议?”</p>
“这事咱家也不甚清楚啊!”福如公公在沈浪客套的引领下自然地坐到了上位,沈浪亲自端了茶给他。</p>
“您可是陛下身边的得力干将,又如何不知?”</p>
副将从外面进来,手里抱着个木匣子,沈浪接过放到桌面,推至福如公公身前,“公公就当帮在下一个小忙,你也知道,这尹家军与紫庸打了这么多年,且前不久刚打完,将士们伤亡不少,此刻对紫庸可谓是恨之入骨。”</p>
“这会儿突然说紫庸与我南楚有了和平之约,儿郎们只怕不会轻易接受。”</p>
“若知缘由,在下也好去劝一劝他们。”</p>
福如公公瞧着那匣子双眼放光,却也没当场如了沈浪的愿,眉头一皱,尖细的嗓子刚吊起,沈浪却没能让他把话说出口。</p>
他截了话,“您也知道,陛下十分看中尹家军,哦不,再过不久,这尹家军就会成陛下的亲军,陛下十分看中这支亲军,若因为此事亲军出了问题,在下难以脱罪,公公您这位传话的不也得跟着受牵连?”</p>
“在下能把这支亲军安抚好,他们乖顺了,陛下也高兴,陛下一高兴,你我的好处自然少不了不是?”</p>
福如本因沈浪截了他的话有些不高兴,但听了他的解释又觉得是这个理。</p>
他这些年帮陛下做了多少事?</p>
好的,坏的,丧尽天良的他都干过,他从来不在乎能不能做,该不该做,他只知道一件事,陛下是他的主子,主子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要干得好,干得主子高兴,主子高兴了,他便有享不尽的好处。</p>
人活一世,不就是享乐于世吗?</p>
这北境的将士与紫庸是上百年的仇敌,如今忽然谈和,那些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愣头青的确不会轻易接受,他们哪儿知道陛下的良苦用心啊!</p>
罢了!罢了!</p>
看在这一匣子……不!看在能为陛下分忧的份上,他便多费些口舌便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