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怎么来了个病号(1 / 2)

公元619年,食仙居的新一位食客诞生。</p>

“他是长子,生在承乾殿,就叫李承乾吧。”</p>

说这话的人正是后来那位唐太宗李世民。</p>

李承乾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p>

还在襁褓之中时,便被封为恒山王。</p>

直接达成了古来无数文臣武将心中的美梦。</p>

8岁被立为太子。</p>

11岁拜礼部尚书李纲为师。</p>

13岁,生病,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等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p>

然而,人的命运在绝大多数的人生中都不会顺风顺水的。</p>

贞观十年春,宫里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长孙皇后病重。</p>

“你说什么?”</p>

“我母后病重在床,命不久矣?”</p>

东宫内,高大伟岸、仪态出众的李承乾听到宫中太监的禀报后,立马坐不住了。</p>

慌忙命人备马,心急如焚地朝着宫中飞奔而去。</p>

很快,李承乾便来到了寝宫。</p>

他脚步匆匆,甚至顾不上整理被风吹乱的发髻,径直冲进了内室。</p>

“母后!”</p>

“殿下”</p>

“母后!”</p>

李承乾不顾宫女阻拦,来到了长孙皇后身边。</p>

只见长孙皇后静静地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双目紧闭。</p>

李承乾见往日那和蔼可亲、仪容华美的面容此刻显得如此憔悴不堪,眼眶瞬间就红了!</p>

他立马跪下两腿挪移到母亲身边,握住了她的手,声音颤抖的呼唤着:“母后,儿臣来看您了,你不睁开眼看看儿臣吗?</p>

长孙皇后没有任何回应。</p>

李承乾只觉心中一阵刺痛,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p>

他俯下身,他将头轻轻靠在母后的枕边,略带哭腔。</p>

“母后,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儿臣不能没有您呐!”</p>

这时,一阵稚嫩的哭声从身旁传来,李承乾抬起头,只见两个两三岁大的妹妹晋阳和新城正被宫女抱着,瞳孔里满是不安和惊恐。</p>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站起身来到了两位妹妹身边,勉强露出了温和的笑容。</p>

“妹妹们莫怕,母后只是一时累了,睡着了,她会好起来的。”</p>

说着,他轻轻拭去了妹妹们眼角的泪水。</p>

“嗯!我不哭,太子哥哥也不哭!”</p>

兕子(晋阳)小脸凑近李承乾,奶声奶气地安慰起李承乾。</p>

李承乾露出了一丝笑容,亲昵地摸了摸兕子的小脑袋。</p>

为了不打扰母后休息,李承乾离开了寝宫,来到了祈福之处为母后祈福。</p>

待祈福结束,一旁的侍从见李承乾脸上仍是忧愁和无助,突然心生一计:</p>

“太子殿下,在小人的家乡,有一种有效的祈福之法,或许能为皇后娘娘带来好运。”</p>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希冀,急忙追问。</p>

“什么祈福之法,快说与我听听。”</p>

“殿下,在小人的家乡,若是家中有亲人生病,便会以射雁来祈福,意为消除病魇之意。”</p>

李承乾听罢,果断下令:</p>

“好,孤便亲自为母后射魇。”</p>

于是,李承乾带着侍从们来到了御林苑。</p>

“嗖——”</p>

箭羽和大雁擦身而过。</p>

又没射中!</p>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李承乾本就不平和的心情变得愈发焦躁。</p>

众人也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李世民所居之处,甘露殿附近。</p>

因为宫顶正有一只大雁在休憩。</p>

“太子殿下,此处已靠近甘露殿,万不可将箭矢射入殿内啊。”侍从连忙提醒道。</p>

“啰嗦!”</p>

一门心思都在想着为母亲祈福的李承乾,没有把侍从的话听进去。</p>

“咻!”</p>

这一箭带着他对母亲深深的祈愿,径直射向太极宫。</p>

“殿下!!!”</p>

身旁众人大惊失色。</p>

完了,我要见我太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