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新节目、新动作不断涌现,马戏出现了“走马击钱”、“立马书写”等新绝技;驯兽除犀牛、大象等大动物外,出现了新戏路——昆虫训练和“拔河”,讲究准确的“射粉团”,优美的“剑器”、“胡旋”乐舞杂技等,五彩斑斓、美不胜收。</p>
其中以“戴竿”(现今的爬竿表演)的成就最高,唐玄宗时,女艺人王大娘的戴竿表演最出名,她头顶百尺长竿,竿上安置一座雕刻精美的木山,一个小演员爬到竿上,在木山中灵巧地窜行,表演各种惊险动作。</p>
玄宗看得高兴,当场让年方十岁的神童刘晏赋诗,他随口吟出一首七绝:</p>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p>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p>
德宗时,陕西三原县有一位大娘,能顶长竿载18人行走。敬宗时,幽州一女艺人,石火胡头顶百尺长竿,在竿上拉开五张硬弓,</p>
让五个八、九岁的女孩,各自踩在一张弓弦上,手持戟戈表演《秦王破阵乐》舞蹈,五人俯仰来去、越节如飞,使观者看得心惊胆战。</p>
这种惊险奇绝的戴竿表演,可谓中国古代竿技的顶峰了。</p>
宋元时代,宫廷杂技逐渐转向民间,使杂技表演形式渐趋小型、精巧,出现了“水秋千”、“抖空竹”、“七圣法”等新节目,对后世杂技发展产生极大影响。</p>
中国杂技是艺术宝库中一朵炫丽的艺术之花。</p>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