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9(1 / 2)

唐朝还有几件事和几位着名人物应大书特写。</p>

1、雕版印刷术</p>

魏晋之前,不论是竹简还是帛、纸,上面的文字全是手写的,那时的书,全靠互相传抄。这不仅十分不便,而且因战乱或无法抗拒的灾祸,使仅有的抄本一旦毁掉,便再也无法弥补了。</p>

因而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十分不利,这就有待于印刷术的发明了。印刷术的发明导源于古代的印信(即图章)和刻石。</p>

印信可以直接取得复印件,刻石是通过捶拓的方法把文字复印在纸上。由此人们得到启发:把木头做成板子,在上面雕刻文字,按照捶拓的方法,便可以取得大量的复印品,这不就是印刷品吗?</p>

事实上印刷术正是这样发明出来的。与印信和刻石不同之处在于,印信是小面积少字反刻,刻石是阴刻。而作为印刷品的刻版,是较大面积、多字的反刻和阳刻。</p>

木版表面是凸刻成的反写的字,在上面刷上墨,铺上纸,用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刷一下,把纸取下来,一页白底黑字的印刷品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后,装订成册,一本书就制作完成了。</p>

这种在木板上雕字印刷的方法,称为“雕版印刷”。其工艺简单、印刷快捷,费用低廉,有了雕版印刷,书的传播就不必再用手抄了,一发明出来就得到迅速推广和传播。</p>

雕版印刷是何时发明的呢?有两件实物值得我们注意。一件是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一大批宋以前的经卷中,有一份《金刚经》,是印刷品。</p>

此经全长16尺,卷首有画,卷末有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可见,在九世纪的唐代,我国就已有雕版印刷了。</p>

但是,此经画面的刻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决非是雕版印刷起始之物,可以断定,雕版印刷的发明必定早于此时(868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