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作家郦道元的主要着作</p>
《江水》</p>
译文(参考):</p>
长江向东,流经巫峡,(传说)是古蜀国君主杜宇所开凿的通江水道。</p>
江水流过巫峡,向东流经新崩塌的江滩。巫山是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崩塌的。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再次崩塌。</p>
山崩之时,江水逆流百余里,使江水涨高数十丈(约百米高)。现今江滩上有许多石头,有的圆如盛饭用的圆竹筐,有的方似小房子,都是山崖崩落下来的,致使江水形成急流,因此称为“新崩滩”。</p>
山崩之后所余留的颓岩,好像比其他诸岭都要高耸。下游十多里,有大巫山,其高可以和(四川的)岷山、峨眉山相比,可以和(湖南的)衡山、九疑山并列。</p>
大巫山两旁的群山,全都高插入云,只有在天上才能看清它们的高低。其间首尾160里的山峡,称为巫峡。都因山而得名。</p>
整个三峡700里,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一重一重的悬崖,一层一层的峭壁,遮天蔽日。</p>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绝了。</p>
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其间200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p>
春冬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p>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怪柏,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泉水,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飞流冲刷其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妙趣横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