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2(1 / 2)

建安时期作家—1</p>

1、曹操</p>

小传:</p>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p>

他出身较低微。二十岁起做过一些小官。后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190年,参加讨伐以袁绍为首的董卓的联军,占东郡,任太守。</p>

后又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以兖州为根据地,壮大了力量。迎汉献帝迁都许昌,逐个消灭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的统治者。</p>

位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p>

曹操对文学也很有造诣,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且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有的抒写了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p>

诗句形象生动,刚健有力,在形式上扫除了东汉末年典雅的风气,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新风。鲁迅称他的文风为“清峻”、“通脱”。他的作品有辑本《曹操集》。</p>

曹操的主要着作—1</p>

1)《蒿里》</p>

原文:</p>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p>

释义:</p>

这首诗简洁明白地叙述了东汉末年关东州郡将领假借讨伐董卓的名义,拥兵自强、争权夺利、互相混战的史实,尖锐地揭露了封建军阀们自私、凶残的丑恶面目,</p>

形象地描绘了这次混战所造成的人口大批死亡、土地到处荒芜的凄惨景象,反映了作者急于早日结束军阀混战,以统一天下的思想感情。</p>

但作者的这种谴责战争和同情人民,是从地主阶级政治家的立场出发的。</p>

曹操善于使用乐府旧题,描写新的内容,抒发个人的愤慨,赋予乐府歌词以新的生命,因此对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p>

该诗语言浑厚,风格沉郁,是他这类诗歌的代表作。</p>

译文(参考):</p>

关东有些伸张正义的将领,一起举兵讨伐董卓的残暴与淫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