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主要着作:</p>
7、《屈原贾生列传》—3</p>
注释:</p>
1、这篇文章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和西汉的贾谊的合传。两个人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可能司马迁是因此把他们两人合写一传的。本篇选的是屈原传部分,并有删节。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p>
2、楚王族本姓芈(i米音),后来分出屈、景、昭三氏。楚武王的儿子瑕被封于屈(相传在今湖北秭归县东),故以屈为氏。屈原是他的后裔,所以说是楚的同姓。</p>
3、左徒:楚的重要官职。相当于上大夫,仅次于令尹。楚怀王:名槐,(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p>
4、 闻:指学识。 疆:同“强”。 志:记忆。</p>
5、明:明了。</p>
6、娴(xian闲音):熟悉。 辞令:指外交方面应对的语言。</p>
7、出:对外。 接遇:接待。 宾客:别国的使节。</p>
8、任:信任。</p>
9、上官大夫:楚人。上官是姓,大夫是官名。他与屈原官阶相同。</p>
10、害:作“患”讲。 害其能:妒忌屈原的贤能。</p>
11、造为宪令:起草制定国家的法令。</p>
12、属(zhu主音):联缀,指写作。</p>
13、伐:夸耀。</p>
14、曰:这个字可能是??文。因为下文“以为……”不是屈原自己的语气。</p>
15、疏:疏远。</p>
本段提要:以上写屈原以才高为楚怀王所信任,竟因此遭忌蒙谗,已至见疏,点出进谗的佞臣和信谗的昏君,写出屈原一生遭遇忧患的根源。</p>
16、疾:恨,痛心。 聪:明。 听之不聪:是说楚怀王迷惑于谗言,耳不能辨是非。</p>
17、谗谄:指说坏话、作媚态的小人。</p>
18、“邪”与“曲”同义,都作邪恶不公正解。</p>
19、方:端方。 正:正直。这句与上句同义。</p>
20、幽:本作“深微”、“隐曲”解。 “幽思”指内心苦闷,沉郁深思。</p>
21、离:同“罹”,遭受。 离忧:遭受忧愁。</p>
22、穷:处境困难。 反:同“返”。 反本:追念本源。</p>
23、极:穷困。</p>
24、惨怛(da达音):内心悲痛。</p>
25、间:离间。</p>
26、见:被。</p>
27、盖:助词,承接上文而推究其原因时使用它。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这句承上文说屈原创作《离骚》的动机,原来是由怨愤而生的。</p>
28、帝喾(ku酷音):古帝王名,相传为黄帝的曾孙。</p>
29、明:阐明。 道德:不仅指个人的品德修养,也包括政治上的措施,如举贤授能等。 广:大。 崇:高。</p>
30、条贯:条理。指治和乱的因果关系。</p>
31、靡不:没有不。 见:同“现”。</p>
32、约:简练。</p>
33、微:隐微,不浅露。</p>
34、志洁:志趣高洁。</p>
35、廉:有廉隅,有棱角,意思是方正不苟。</p>
36、称:使用。文:文字、词汇。 指:同“旨”。</p>
37、类:事例。 迩:近。 义:道理。</p>
38、称物芳:指《离骚》里面用美人、芳草作比喻。</p>
39、濯(zhuo浊音):洗。 淖(nao闹音):泥。</p>
40、蝉蜕(tui退音):蝉脱壳。 浊秽(hui绘音):混浊污秽。</p>
41、浮游:超脱。</p>
42、获:作“辱”解。 滋:与“兹”同,原义“黑”。</p>
43、皭(jiao叫音):洁白的样子。 滓(zi子音):黑。</p>
44、此志:指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p>
本段提要:这段写屈原作《离骚》的动机,并给《离骚》以极高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无限同情与敬仰。</p>
45、绌:同“黜”,被罢免去职。</p>
46、从:通“纵”,指合纵。</p>
47、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即位,在位二十七年。</p>
48、张仪:魏人,为秦惠王游说六国,使他们连横以事秦。 详:通“佯”,假装。 去:离去。这时秦惠王叫张仪假装离开秦国。</p>
49、委:献纳。 质:通“贽”,信物。</p>
50、绝齐: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p>
51、商于(wu乌音):秦地名,在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县一带。</p>
52、使使:派遣使臣。 如:到。 受地:接受秦国允许割让的土地。</p>
53、诈:欺骗,狡赖。</p>
54、丹、淅(xi析音):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县,东流入河南省,经内乡县、淅川县,与淅水汇合。淅水发源于河南卢氏县,与丹水汇合后到湖北流入汉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