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p>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p>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p>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p>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p>
——《庄子?外篇》</p>
释义:</p>
这则寓言作者用痀偻承蜩,比喻专心致志的道理。写得细腻生动,巧妙地说明了生活的真理。</p>
译文(参考):</p>
仲尼去往楚国,由林中走出来。见一痀偻人拿一根顶端放着胶的竹竿伸到树上去粘蝉翼,象用手拾取物品一样容易。</p>
仲尼说:“你的技术真巧啊!有什么好方法吧?”</p>
痀偻人说:“我有好方法。5、6月份,练习到在长杆的头上,一连累积放两枚小球,而不使落地,粘蝉翼时蝉极少掉下来;如果练习到在长杆的头上,累积放三枚小球,而不使落地,粘蝉翼时,十只蝉可能会有一只跑掉;如果练习到在长杆的头上,累积放五枚小球,而不落地,粘蝉翼就像用手拾取物品一样容易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我的身体站在这儿,就像一撅断木头一样;我举着胳臂,就像一节枯树枝一样,一动也不动。</p>
虽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我心目中只知道有蝉翼;我的身臂纹丝不动,不以任何物品更换蝉翼,怎么会失手呢!”</p>
孔子因此事对弟子说:“用心不二,精神专一集中(即专心致志),这就是痀偻人的成功之道!”</p>
注释:</p>
1、适:往。</p>
2、痀偻(ju lou拘楼音):驼背。 承:通“拯”,援的意思。这里指用长竿取物。蜩(tiao条音):就是蝉。承蜩:拿一根顶端放着胶的竹竿伸到树上去粘蝉翼。</p>
3、掇(duo多音):拾取。</p>
这句说:像用手拾取物品一样容易。</p>
4、这句说:你的技术真巧啊!</p>
5、这句说:有什么好方法吧?</p>
6、五六月,夏季五六月,正是捕蝉的时候。</p>
7、这句说:在竿头上一连累积两枚小球而不使落地。这是以累丸为练习,正是锻炼手不颤的办法。</p>
8、锱铢(zi zhu资朱音):古时的重量单位。24铢为一两,6铢为一锱。锱铢:指极少数。</p>
9、失者十一:十只蝉中可能会有一只跑掉。</p>
10、厥:同“橛”。 株拘:断木头。</p>
这两句说:我的身体站在这儿,就像一橛断木头一样。</p>
11、执:举。 槁木:枯树。</p>
这两句说:我举着胳臂,就像一节枯树枝一样,一动也不动。</p>
12、唯蝉翼之知:心目中只知道有蝉翼。</p>
13、这句意思说:身臂绝对不动。</p>
14、志:指心意。 凝:注意力集中。</p>
这两句说:用心不二,精神乃专一集中。</p>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