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道:"二哥,别给我费心了,兵荒马乱之际,战场上枪子不长眼,我自身都不能完全保证,不能拖累别人。你要有心还是关心关心大哥,他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p>
李振华果断转移火力,熊大正道:"我管不了他,自从兵工部转移到沂山后,我还没有见过他,他来沂山军区后也没过来兵工部。"</p>
李振华忙向熊大正解释黎明到诸莒地区后麻烦事一大堆,脱不开身。</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两人又聊到了当前抗日形势,李振华为熊大正分析了局势,并告诉熊大正抗战胜利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了,李振华询问熊大正抗战胜利后的打算。</p>
熊大正听到李振华的判断非常兴奋,他相信李振华的判断。至于抗战后的打算,熊大正已和宜铭早就商量好了,抗战胜利之后,出国留学,学成之后回到祖国报效国家。</p>
李振华非常赞成熊大正的打算,在他的潜意识里像熊大正这一类的科技人才放在哪里都不可多得,尤其在中国高级知识分子本来就少,社科类还占大部分,就更突显理工人才的珍稀。像熊大正这样的一类人,往往以后就是一个学科的奠基人,他们也是以后国家建设最需要的栋梁之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李振华是绝对不希望这类人才上战场,消耗在战场上。国府倡导的"十万青年十万军",何尝不是如此。</p>
李振华告诉熊大正,他有个计划抗战后一段时间可能需要熊大正前往日本,但现在不方便透露,让熊大正有个思想准备。李振华有意识聊起了熊大正的专业方向,引导他偏向自己所知的国家最需要的专业领域。李振华针对的不是熊大正一个人,他有一个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不限于我党、不限于山东,放眼全国。</p>
李振华和熊大正、宜铭开开心心的过了一个除夕,吃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四盘两碗家乡菜。除夕鱼是不能少的,年年有余,这盘鱼是不能吃的,一直要留到除夕,有头有尾。汤圆是不能少的,团团圆圆。</p>
喜欢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请大家收藏:()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