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局势动荡(1 / 2)

村边的马路日渐繁忙起来,一队队的士兵川流不息,有马车,有板车、独轮车。装着各式的武器,也有挑夫,挑着弹药,村里人的老人、小孩都在远远的看着。李振华、李国兴都在人群中。李振华看到士兵头戴德式钢盔,连忙挤到拄着一根木棍的李国兴的身旁。李国兴望了他一眼,&34;这是中央军德械师,中国最精锐的军队。&34;</p>

突然一辆马车翻倒在地,木箱倒了一地,周边顿时乱作一团,有趴在地上的,有拼命往外跑的,所幸没有发生大事,半响一个军官过去看了一下,车轴断了。军官左右看看,看到村里的一群人,走了过来,村里人一哄而散。</p>

军官掏出枪:&34;都不准动&34;</p>

村里的几个小伙子,包括李振华都站在李国兴的旁边没有跑。</p>

军官走到李国兴的近前,收起枪。打量着他,只见他穿着军装没戴帽子,脸色憔悴,便问:&34;兄弟,哪个部分的&34;</p>

李国兴没有说话,掏出一个证件给他。军官看了证件,举手敬了个军礼:&34;长官好&34;</p>

&34;你们是哪个部份的?&34;李建国问道。</p>

&34;国民革命第11师辎重连,我是连长,姓沈名重。</p>

&34;沈连长。你这样一过来就拿枪对着老百姓不合适吧?“李国兴训斥道。</p>

&34;长官我们也是军务紧急啊。走在我们前面的是第九师。后面是的是都十四师。都是要往淞沪战场上赶的。&34;长官、长官能帮我们找几个人帮忙挑弹药吗?帮帮忙。淞沪战场军情紧急。&34;李国兴左右看了一下身边的几个人。犹疑地问:&34;只是做挑夫吗?“</p>

&34;我保证只是做挑夫,到南昌我们的驻地就可以了。把这一马车弹药运到南昌,我给五个大洋。我们是中央军。&34;</p>

&34;你们11师2团3营营长是邹彪吧!&34;</p>

&34;是的,是邹营水,他走在前面。&34;</p>

&34;我们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你们师有我不少同学吧。&34;</p>

&34;是的是的,长官,你看能不能帮我找几个人&34;</p>

&39;好吧&39;李国兴转向身边的几个小伙子&34;竹根,佐根、树根,你们到村里再找两个人,再找五辆独轮车。就说我说的,只是运物资弹药到南昌,快去吧。“</p>

李振华,佐根、树根点头转身往村里跑</p>

李国兴站着路边和沈连长聊着天,一会儿拿出口袋里的钢笔,向沈连长要了纸和信封,匆匆写了一封信,回头看见竹根他们五个人推着独轮车走了过来。</p>

&34;竹根,信你拿着。到了南昌,你找一下11师1旅二团三营营长邹彪,把信交给他。你们都和家里打了招呼没。&34;见大家点头,李国兴道:&34;那就不要磨洋工了,赶紧装上弹药出发。&34;</p>

五人赶紧过去往独轮车上装弹药箱,弹药箱有长有短,有薄有厚。装好后捆上绳子,和李国兴打个招呼就开始出发了。沈连长和李国兴相互敬礼后,也跑过来和李振华一起出发了。</p>

李国兴拄棍站在路边,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额头皱成川字。和沈连长的交谈中得知淞沪战场紧张,军委会已经向广东、广西、湖南、陕西、四川等地求援了,战场离的这么远,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怎么可能会向这么远的地方求援。</p>

李振华打头,一行五人推着独人车依次前进着。走了一段路,李振华转头对后面四个人喊:&34;树根、佐根、二狗、三狗,你们推车稳当点,上面是弹药,危险。&34;后面四人连忙答应。</p>

这时沈连长已经从后面赶了上来,和李振华并排时,对李振华一笑,道:你叫什么名字。&34;讲的是国语。</p>

&34;我叫竹根&34;李振华用普通话答道。</p>

&34;你会讲国语。&3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