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评选背后的故事(2 / 2)

评选委员会的会议室里,老院士们传阅着顾承川提交的附加材料:三十七个年轻工作者的事迹汇编,每个故事都配有现场照片和患者证言。青海的卓玛用藏文写着:“李医生的检测仪,比活佛的转经筒还灵验”;贵州的村医画着简笔画:“顾主任让我们知道,当医生,要像树一样,根扎在土里,枝伸向天空。”</p>

“顾教授,您这是在给自己‘拆台’啊!” 工程院院士又好气又好笑,“别人参选都拼命贴金,您倒好,把功劳全分给年轻人。” 顾承川摸着胸前的听诊器,那是李建国留给他的,金属表面还带着体温:“当年老院长把院士名额让给我时,说‘医者的勋章,该戴在能让更多人活下来的人胸前’。现在,我不过是把勋章摘下来,给更需要的人别上。”</p>

公示期的某天深夜,顾承川的办公室来了位不速之客 —— 小王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孩子的小毛衣上别着微型检测仪挂件,是妈妈用临床废弃材料做的。“顾主任,” 小王的声音发颤,“我女儿的名字,想叫‘承新’,继承的承,新生的新” 顾承川的喉咙突然发紧,想起在玉树地震中,这个年轻人为了保护数据,用身体挡住坍塌的墙体。</p>

评选结果揭晓前夜,顾承川带着李小南和阿依古丽回到青岩村。月光下,新卫生院的智能药柜闪烁着蓝光,像极了七年前他们第一次接通追溯系统时的场景。虎娃已经能跑着递药,老周的监管站里,年轻人的照片和顾承川的证书并排挂着。“看,” 顾承川指着照片里李小南熬红的双眼,“这才是院士该有的样子 —— 眼里有血丝,心里有百姓。”</p>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评选公示栏上,顾承川的名字旁边,并列着李小南、阿依古丽等十位年轻工作者的名字。公示下方,用小字标注着:“本次评选首次设立‘基层医学传承奖’,以表彰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年轻医者。” 而此刻的顾承川,正在给来自全国的村医们上课,黑板上写着:“真正的传承,不是把名字刻在荣誉墙上,而是让更多人,在基层的土地上,长出新的希望。”</p>

喜欢医河长路请大家收藏:()医河长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