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电视,可没什么有线网络。</p>
就是弄个天线或者“锅盖”放在屋顶上,接收各电视台的信号。</p>
锅盖天线要比晾衣架样式的天线,接收信号更好,也更多。</p>
甚至还能接受到海外频道。</p>
有时候半夜打开后,能看到里面播放“欧野,压埋跌”此类的科普片。</p>
以至于这种倍受我辈喜欢的锅盖天线,渐渐退出了市场。</p>
这年头的电视,打开就能播放。</p>
没什么开机广告,更没有让人恶心的会员充费提醒。</p>
简单明了,老少都会。</p>
后世那种老人孩子开个电视一起懵,年轻人抱着说明书才能打开的电视机,复杂的让男人绝经,女人淡疼,被市场淘汰也成了必然。</p>
电视机行业的没落,各大品牌的“科研聪明人”功不可没!</p>
说多了——</p>
“能看到啊,天东天北的信号,还是很强的。”</p>
黄老看了眼黄老三,才不解地问黄少军:“怎么?天东出现让人关注的新闻了?”</p>
嘿嘿。</p>
黄少军看似腼腆的笑了下,说:“爷爷,确凿的消息,我上了天东的晚间新闻。”</p>
什么?</p>
黄老一呆,下意识的喝问:“少军!你又做什么混账事了?”</p>
黄少军和黄老的通话,满屋子基本都能听到。</p>
就连他爸黄老三,在听儿子说他上了新闻后,都是吓得心肝一哆嗦。</p>
黄老大皱眉,越发不喜这个侄子了。</p>
黄少鹏则在暗中嗤笑:“他做混账事,还不是常态吗?爷爷也是,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吗?”</p>
黄少军——</p>
没想到啊没想到,他在爷爷的心里,原来是个做混账事的!</p>
赶紧解释:“爷爷,是好事!我上电视,是好事!您啥也别说了,赶紧找到天东电视台。”</p>
每晚七点是央视新闻的播放时间。</p>
央视新闻播放完毕后,各省市才会播放本地新闻。</p>
“好事?你能做什么好事,还能上新闻。”</p>
黄老松了口气时,黄老三的脸色也变了下。</p>
不等黄老说什么,黄老三就赶紧打开了电视,搜寻天东台。</p>
“难道,少军不用被踢出锦绣乡了?”</p>
黄老三很快就找到了天东电视台,满怀希望的这样问。</p>
缓缓放下座机话筒的黄老,摇了摇头。</p>
实在不怎么关心黄少军的黄老大,拿出了香烟。</p>
其他人也基本是这样,除了黄老三。</p>
此时,电视里的画面一转。</p>
戴上老花镜后视力不错的黄老,愣了下抬手指着电视,满脸不信的样子,吃吃的问:“这,这是少军?”</p>
呼啦。</p>
刚要点烟的黄老大,连同其他的黄家子弟,全都抬头看向了电视机。</p>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好。我是本台记者花花,我现在青山食品展览会的现场。”</p>
天东省台的女记者,左手拿着话筒,右手指着满脸姨妈笑的某个年轻人、他身边那个美艳无双端庄少妇,吐字清晰含笑说道:“这位是青山的江璎珞副市长,这位是青山长青县锦绣乡的书记黄少军同志。”</p>
江璎珞矜持的笑着,对镜头微微颔首。</p>
打小第一次上电视的黄少军,则抬手对着镜头打招呼。</p>
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