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宣传终战(2 / 2)

当最后一丝火苗被纳米冷焰扑灭时,郑戏子突然甩开搀扶的乡亲,踩着烧焦的厚底靴跃上残破的飞檐,靴子与飞檐碰撞发出“咚咚”声。</p>

他撕开染血的戏服下摆,露出贴身的中山装,袖口还别着贺教师送的夜光袖扣。</p>

月光与荧光交织的废墟间,这个曾经只会唱《贵妃醉酒》的名角,此刻却像一杆刺破夜幕的银枪。</p>

萧云望着开始自发聚集的民众,手指轻抚量子钟表面新出现的龙纹浮雕。</p>

签到空间在他视网膜上投射出下一阶段物资的虚影,其中某个标注"声光电全息舞台"的图标正在高频闪烁,倒计时还剩二十三小时五十七分。</p>

夜风裹挟着焦土气息掠过废墟,那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郑戏子站在飞檐上的身影突然晃了晃。</p>

萧云瞳孔微缩,指尖刚要触及量子钟的龙纹浮雕,却见那戏子猛地扬手扯开中山装前襟——二十枚夜光袖扣在月光下拼成北斗七星图案,正与墙缝里未燃尽的七星血灯遥相呼应。</p>

"搭台!"牟勇的吼声震得焦木簌簌落灰,那声音仿佛能穿透黑夜。</p>

百姓们扛着烧黑的房梁涌向广场,房梁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重的声响。</p>

周印刷工用满是血泡的手掌拍开木箱,手掌与木箱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露出整箱保存完好的油印机配件。</p>

莫宣传员将匕首咬在嘴里,单手展开浸过阻燃粉的宣纸,就着断墙上的荧光苔藓开始书写新标语,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沙沙声。</p>

黎明破晓时分,三十八根焦木搭建的露天舞台已然成型。</p>

郑戏子捏着炭笔在后台勾脸谱,本该画凤眼的朱砂却被他拖出刀锋般的弧度,炭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p>

贺教师带着学生穿梭在观众席间,孩子们胸前的夜光徽章连成流动的星河,照亮手中连夜油印的《抗战快报》,那微光如梦幻般美丽。</p>

"萧先生,这个要挂在哪儿?"周印刷工捧着刚赶制出来的全息幕布,手指还在神经质地抽搐。</p>

他后颈处被化学药剂灼伤的皮肤泛着紫光,却坚持要把最后半桶阻燃粉刷在幕布边缘,刷子与幕布摩擦发出均匀的声响。</p>

就在民众们在广场上积极准备抗日宣传的时候,殊不知,小林文化官正在城隍庙地窖里谋划着新的阴谋。</p>

此时,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阴森起来,隐隐传来一股潮湿腐朽的气味,仿佛是地窖中散发出来的。</p>

萧云正要答话,量子钟突然在腰间剧烈震颤。</p>

他按住龙纹浮雕的瞬间,视网膜上浮现出立体投影——小林文化官正在城隍庙地窖里焚烧文件,火光映亮他手中沾血的菊花纹铜盒。</p>

倒计时23小时57分的数字突然加速闪烁,化作血红的"危"字篆文。</p>

"把幕布挂在戏台残骸最高处。"萧云抓起两枚纳米灭火弹塞给周印刷工,转身冲向正在调试声波灭火器的牟勇,"老戏台下面埋着日军电台,小林要引爆文化毒气的母剂!"</p>

牟勇抹了把脸上的黑灰,信号弹的磷火在他瞳孔里烧出两点金芒。</p>

他扯开军装领口,露出贴身绑着的七本《抗日歌谣集》:"带老莫去东街口,三十六个铺面的掌柜都藏着火油。"</p>

两人目光相撞的刹那,戏台方向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p>

全息幕布上正轮播着萧云昨夜签到的抗战宣传片,李团长振臂高呼的虚影与现实中郑戏子的身影完美重叠。</p>

当青龙偃月刀道具劈开虚拟的膏药旗时,台下七十岁的老篾匠突然扯着嗓子唱起了《满江红》,那歌声激昂慷慨。</p>

萧云在疾奔中摸到量子钟表面的龙鳞突然竖起,签到空间的银色旋涡里浮出个标注"1945型声波干扰器"的铁盒。</p>

他毫不犹豫地拍下领取键,反手将装置抛向空中:"老牟!</p>

接住这个!"</p>

牟勇凌空跃起的瞬间,西南方向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p>

气浪掀翻了三个早点摊,滚烫的豆浆在空中泼洒成诡异的菊花图案,同时传来豆浆溅落的声音和摊主们的惊呼声。</p>

小林文化官癫狂的笑声从地底传来:"大和魂永世不灭!"</p>

声波干扰器在半空自动展开成伞状结构,纳米级的震动波将爆炸声转化成一曲《黄河大合唱》,那激昂的歌声振奋人心。</p>

郑戏子抓住这千钧一发的时机,踩着烧焦的厚底靴跃上全息幕布。</p>

他脸上的刀锋脸谱遇光变色,竟在虚空中投射出十米高的关公影像。</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