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印刷工怀里紧紧搂着个铁皮匣子,打开竟是半套活字铜模。</p>
“鬼子逼着我们排伪军传单,我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新到的油墨弄出来。”他颤抖的手指抚过凹凸的字模,发出“摩挲”声。</p>
“这蓝油墨我在被窝里试过,见光三天就褪色。”</p>
萧云突然站起身,量子钟蓝光扫过铁皮匣子,瞬间解析出油墨成分,蓝光闪烁,发出轻微的“嗡嗡”声。</p>
“牟勇,通知各宣传队改用这种油墨印传单。”他抓起桌面的砚台轻轻一磕,“砰”的一声,墨汁溅在墙上的《论持久战》标语上,竟渐渐显露出隐藏的密语,那密语在昏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p>
“等小林发现时,他们的宣传品会变成最好的反战材料。”</p>
当夜巡逻队经过城隍庙时,突然听见“噗通”一声瓦当坠地的脆响。</p>
五个黑影正在檐角撬宣传板,却没发现莫宣传员在木板夹层里装了弹簧装置。</p>
只听“咔嗒”一声,整面墙突然弹出十幅连环画,画中张牙舞爪的鬼子被夸张成王八造型,色彩鲜艳得让人忍俊不禁。</p>
气得带头特务一脚踹向画板,反而触发了藏在砖缝里的烟花筒——五颜六色的火星在空中炸出“汉奸必亡”四个大字,照亮了半个县城,火星炸裂的“噼里啪啦”声震耳欲聋。</p>
“差不多了。”萧云望着量子钟投影里溃散的红色光点,转头对正在打磨快板的牟勇说道,“该让宣传队走出城墙了。”月光如银纱般洒在他身上,掠过他军装口袋,那里隐约露出半张盖着红印的演出批文,最末一行“全县巡演”的字样在夜色中泛着微光。</p>
牟勇把快板往腰后一别,忽然从袖口抖落几片彩纸,彩纸飘落发出“簌簌”声。</p>
那纸上印着的不是标语,而是一串用暗语标注的村镇名称,每个地名后都画着小小的戏台图案。</p>
“郑戏子带着他的‘十八扯’班子,已经练了七天新戏。”他说话时故意碰翻了砚台,“哐当”一声,墨汁泼在巡演路线上,恰巧掩盖住了某个关键坐标。</p>
远处忽然传来清脆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亮,仿佛在召唤着新的战斗。</p>
萧云推开窗,看见莫宣传员正在院墙上涂鸦新式海报。</p>
这次画的不是人物,而是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荧光颜料绘制的路线——那些蜿蜒的曲线,正与牟勇袖中彩纸上的戏台标记悄然重合,荧光在黑暗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p>
牟勇的牛皮靴碾过青石板路上的彩纸屑,发出“咯吱咯吱”声,腰后快板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撞击声。</p>
郑戏子扮作关公的油彩还沾在衣领上,色彩鲜艳夺目。</p>
此刻正指挥着戏班伙计往牛车上装戏服箱笼,箱底暗格里藏着五支美式3冲锋枪,箱子与牛车碰撞发出“砰砰”声。</p>
"今夜演《风波亭》,明儿换《戚继光抗倭》。"牟勇用刺刀挑开戏箱夹层,露出闪着蓝光的反监听干扰器,蓝光闪烁,带着神秘的气息。"到李家屯记得先放连环画,等孩子们围上来再开锣。"</p>
郑戏子甩开水袖卷起地图,袖口暗绣的荧光丝线在暮色中勾勒出巡演路线,丝线摩擦发出“沙沙”声。</p>
二十里外的山坳里,莫宣传员正带人往槐树上挂特制幕布,树皮缝隙里嵌着的弹簧装置蓄势待发,幕布与树枝摩擦发出“呼呼”声。</p>
当第一盏汽灯在打谷场亮起时,“轰”的一声,潜伏在草垛后的三个土匪突然捂住眼睛——莫宣传员在灯油里掺了镁粉,爆燃的瞬间将整个场地照得雪亮,强光刺得人眼睛生疼。</p>
戏台上方垂落的条幅突然翻转,露出"汉奸如过街老鼠"的鲜红标语,那颜色鲜艳得如同燃烧的火焰。</p>
惊得混在人群里的伪保长掉头就跑,却被埋伏多时的民兵按进了刚刷过标语的浆糊桶,浆糊发出“噗叽噗叽”声。</p>
"看戏!</p>
看戏!"贺老师领着学生们齐声高喊,声浪震得戏台边的马灯直晃,马灯晃动发出“叮叮当当”声。</p>
郑戏子扮演的岳飞枪挑金兀术时,枪头突然迸出漫天传单,每张都印着会褪色的蓝油墨标语,传单飞舞发出“呼呼”声。</p>
混在观众里的日军密探刚把传单塞进怀里,就被暗处的周印刷工用特制烟斗喷了满脸荧光粉,粉末飞扬发出“簌簌”声。</p>
萧云站在三里外的山岗上,量子钟投影出十八个戏台的光点,光点闪烁,如同夜空中的星星。</p>
当代表小林文化官的黑色光斑出现在王家集外围时,他轻触腕表调出签到空间,三十箱贴着"戏曲道具"封条的木箱凭空出现在巡演车队必经的岔路口,箱子出现时仿佛带着一股神秘的气流。</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