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行动?”</p>
袁绍期待的目光看向司马懿,显然想听取这位红人谋士的意见。</p>
审配眉头再次皱起,感受到了危机。</p>
祸水西引之计已经让司马懿大出风头,袁绍对他信任至此。</p>
如果连军事大事都要听司马懿的,他这个魏国丞相还有什么用?</p>
长此以往,说不定哪一天,司马懿就会取代他的位置。</p>
沮授眼珠急转几圈,抢先开口。</p>
“大王,臣以为接下来有三件事需要做。”</p>
审配急忙抢话。</p>
“三件事?哪三件事?”</p>
袁绍的目光终于被吸引了过来。</p>
审配起身,侃侃而谈道:“首先,大王应该立即招募新兵,尽快恢复我们的军力。”</p>
“第二件事,派遣二公子带两万兵力继续镇守黎阳,监视南岸齐军的动向,防止刘备出奇兵袭击黎阳。”</p>
“第三件事,大王可以调动从黎阳抽调来的兵力,会合同邺城及幽州的驻军,尽快消灭张燕所带领的黑山军。”</p>
“黑山军有十万之众,如果我们能让他们投降,就能像当年曹操收降百万青州军一样,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数万精兵。”</p>
“而且,还能彻底解决后方隐患,使大王今后能够集中全力南下,收复中原诸州。”</p>
“这可是一石二鸟之计啊!”</p>
审配滔滔不绝地提出三条应对之策。</p>
袁绍不住点头,面露赞许。</p>
“正南说得有理,既然刘备已经动用全国兵马攻打秦国,我们也没必要在黎阳留重兵。”</p>
“张燕那贼子屡次骚扰我们后方,实在烦人。”</p>
“趁这个机会消灭他,既能解除后顾之忧,又能收编数万黑山军,确实是两全其美的办法。”</p>
“正南,你的计策深谋远虑,很好。”</p>
袁绍显然决定采纳审配的建议,对其赞赏有加。</p>
审配嘴角掠起得意的微笑,斜眼看了一眼司马懿。</p>
“仲达,正南的计策怎么样?”</p>
袁绍还是不忘询问司马懿的意见。</p>
司马懿沉思片刻,拱手道:“审相国的三条计策,自然是深谋远虑。”</p>
“但臣担心,黎阳是河北门户,只留下两万人镇守会不会太少了?”</p>
这话一出,审配立刻皱起了眉头。</p>
你这是什么用意?</p>
怀疑我的计划,故意对着干吗?</p>
“刘备的大军已经在弘农集结,准备和曹操来一场生死决斗。”</p>
“黎阳那边的压力已经没了,两万兵力足够了,何必浪费更多的人手呢。”审配没等袁绍表态,就直接反驳道。</p>
司马懿却说:“话虽这么说,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认为应该在黎阳多留些兵马才行。”</p>
审配一脸讽刺,反问道:“仲达,这把祸水引向西边的主意,可是你献给大王的。”</p>
“现在计谋已成功,你还非要多派兵去黎阳干嘛,难道是你对自己想出来的主意都没信心了吗?”</p>
司马懿一时哑口无言。</p>
面对着审配这几乎无懈可击的问题,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击。</p>
袁绍想了想,挥挥手说:“既然你的计策已经达到了目的,那么的确没有必要再在黎阳多放兵力,白白浪费粮食。”</p>
“就按正南的意见来做吧,只留下两万部队守城,其他人马北上调动,去找那个张燕麻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