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见利忘义很正常(1 / 2)

蒋华强淡定地讲述着自己的计策。</p>

刘备恍然大悟,连忙问道:“军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在秣陵引发这些零星的火苗呢?”</p>

“其实也不难,当初主公在寿春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嘛,咱们依葫芦画瓢就是了。”</p>

蒋华强轻轻一笑。</p>

刘备回想起来,顿时明白过来。</p>

当年吕布自立为淮南之主,在寿春固守不出。</p>

蒋华强建议写了一篇《讨吕檄文》,投进寿春城里,引发了城内百姓和军队的叛乱。</p>

这篇檄文最终成了压垮吕布的最后一根稻草。</p>

“主公可以写一篇《告秣陵士民书》,详细揭露孙策攻打江东时的各种残暴行径,激化百姓对他的仇恨,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反抗孙策!”</p>

蒋华强继续补充道。</p>

刘备顿时眼前一亮,立刻采纳了这个计划。</p>

这时。</p>

蒋华强指了指鲁肃,眼神意味深长地说:“我觉得由子敬来写这封檄文最合适,最有说服力。”</p>

鲁肃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蒋华强的意思。</p>

要知道,自从周瑜死后,他便成了孙策麾下的首席谋士。</p>

首席谋士叛变并亲手写下讨伐檄文,列数孙策的罪状,号召秣陵人民反叛,这对孙策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p>

这样的举动不仅会对孙策造成心理上的冲击,还会极大地动摇城中民众以及江东士兵的心态。</p>

“这位蒋军师不仅智慧过人,连掌控人心这方面也是高手。”</p>

“有这样的人辅佐,难怪孙策都不是玄德公的对手啊……”</p>

鲁肃心中不由得赞叹。</p>

因此,不等刘备开口,鲁肃便主动起身说:“主公,这封《告秣陵士民书》,确实由我来撰写最为合适。”</p>

刘备本来还有些担心鲁肃会不会念及旧主情分,不愿落笔。</p>

见鲁肃主动请求,刘备松了一口气,点头同意。</p>

于是铺好纸墨,鲁肃提笔挥洒,很快写成一篇檄文。</p>

刘备用人不疑,完全信任鲁肃,直接命令抄写了成千上万份,然后趁着夜色用弓箭射进了秣陵城里。</p>

一夜之间,家家户户都收到了这封檄文。</p>

整个城市里,民众对孙策的愤恨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p>

瞬间,全城人心惶惶,局势岌岌可危。</p>

……</p>

秣陵,吴侯府中。</p>

孙策紧握着手中的檄文,脸色铁青,咬牙切齿。</p>

看到落款是鲁肃的名字,如刀割一般刺痛了他的心。</p>

“鲁肃!”</p>

“你这个无耻之徒,毫无忠义之心的小人!”</p>

“我对你不薄,你竟然敢背叛我,还帮着刘备羞辱我!”</p>

“要是抓到你,我孙策誓不为人!”</p>

大堂里响起孙策疯狂的咆哮。</p>

鲁肃这封檄书真是戳中了孙策的要害。</p>

之前的一场败仗已经让孙策失去了大部分兵力,只剩下不到一万人。</p>

为了补充兵力,孙策下令招募普通百姓加入军队,并要求豪门世家出兵协助他度过难关。</p>

但这封檄文一发,激发了城中百姓内心的愤怒。</p>

没有一人响应征召,世家大户也找各种借口拖延出兵,都在等待事情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