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藚影:离黍秋风辞》上卷(2 / 2)

他们躲在城南的废园里,这里曾是富贵人家的别院,如今也人去楼空。晚晴从废墟的缝隙里,竟发现几株幸存的泽泻,它们的叶片被烟熏得发黑,却依然顽强地立着。她摘下一片,放在鼻尖,那熟悉的清苦气息里,竟混着一丝血腥,让她忍不住泪如雨下。</p>

第三回 故园残破 藚叶惊风</p>

清军入关后,睢阳古城渐渐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骨子里的伤痕,却像城墙上的裂缝,永远无法弥合。晚晴和沈知远回到城里,药铺已成断壁残垣,药圃被马蹄踏平,只在瓦砾堆里,偶尔能找到一两颗被踩碎的泽泻球茎。</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他们在城南的废园里搭了间茅草屋,勉强安身。废园里的荒草长得比人高,只有那些泽泻,在墙角、在池边,默默地生长着。晚晴常常坐在废墟上,看着风摇藚叶,听着断墙上的蝼蝈鸣叫,想起父亲,想起昔日的繁华,心如刀割。</p>

沈知远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对着残破的城墙发呆,手里的笔,再也写不出当年的锦绣文章。有一次,他得了风寒,咳嗽不止,痰中带血,晚晴想起父亲说过泽泻能清肺热、利水道,便采了废园里的泽泻,配着芦苇根煮水给他喝。</p>

药汤煮好时,清苦的气息弥漫在茅草屋里,像极了那些苦涩的日子。沈知远喝了药,咳嗽渐渐减轻,却望着碗里的药渣,忽然落下泪来:“这藚草,生在昔日的亭台边,如今却长在断墙下,就像我们……”晚晴别过头,看着窗外摇曳的藚叶,叶片上的露珠,像谁的眼泪,滚落进尘土里。</p>

城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大多是逃难来的流民。他们不知道泽泻能治病,只当它是寻常的野草。有个流民的孩子得了水肿,肚子胀得像鼓,晚晴见了,赶紧采了泽泻,配着白术煮水。孩子喝了几天,水肿渐渐消了,流民感激不尽,晚晴却只是摇摇头,指着废园里的藚叶:“是这草心善,不忍见人受苦。”</p>

第四回 离黍之悲 藚影入诗</p>

顺治年间的一个秋日,陈维崧因事路过睢阳。他久闻睢阳之战的惨烈,特意绕到城南,想看看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走到那座废园时,他停下了脚步。</p>

风很大,吹得荒草起伏,像金色的波浪。在那些杂乱的草木中,泽泻的叶片格外显眼,它们在风中剧烈地摇晃,仿佛随时都会被折断,却又倔强地挺立着。断墙之上,几只蝼蝈蹲在砖缝里,不知疲倦地鸣叫着,声音嘶哑,像是在诉说什么。</p>

陈维崧走上前,仔细打量着那些泽泻。它们的根扎在瓦砾与浮土之间,球茎被挤压得有些变形,却依然努力地积蓄着养分;叶片上布满了虫咬的痕迹,却依旧绿得深沉。他忽然想起《诗经·黍离》里的句子:“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一种物是人非、山河破碎的悲凉感,像潮水般涌上心头。</p>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茅草屋里的晚晴和沈知远。晚晴正在晾晒采来的泽泻,沈知远则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的城墙出神。陈维崧走上前去,与他们攀谈,听他们讲述了睢阳的变迁,讲述了墨翁的故事,讲述了这废园里泽泻的顽强。</p>

“风摇葵子藚叶,蝼蝈上空墙……”陈维崧喃喃自语,这两句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他借来沈知远的笔墨,走到那面残存的墙壁前,挥笔写下了这句词。墨汁在斑驳的墙面上晕开,像一滴浓得化不开的泪。</p>

晚晴看着墙上的诗句,忽然明白了那些摇曳的藚叶、那些嘶鸣的蝼蝈,原来都藏着这样深沉的悲哀。它们不是无意义的草木虫鸣,而是这座古城的灵魂,是那些逝去岁月的回响。风再次吹过,藚叶摇得更厉害了,仿佛在应和着这句诗,应和着那份难以言说的“黍离之悲”。</p>

(上卷终)</p>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