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现代药理作用如下:</p>
一、主要有效成分</p>
黄芪的有效成分复杂,目前研究明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p>
1 三萜皂苷类</p>
是黄芪的标志性成分之一,以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v)为代表,还包括黄芪皂苷i、ii、iii、v、vi等。这类成分多存在于根的韧皮部,是黄芪“补气升阳”“强心”等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p>
2 黄酮类</p>
主要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奈酚等,以及它们的糖苷(如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活性,与黄芪“行滞通痹”“托毒生肌”等功效相关。</p>
3 多糖类</p>
主要为黄芪多糖(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组成的杂多糖),是黄芪发挥免疫调节、抗应激等作用的核心成分,尤其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作用显着。</p>
4 其他成分</p>
还含有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如硒、铁、锌)、甾醇类、有机酸等,对黄芪的整体药效有辅助作用。</p>
二、成分含量(基于中国药典标准及研究)</p>
黄芪的成分含量受品种、产地(如道地产区山西浑源、甘肃陇西等)、生长年限、加工方法等影响,差异较大。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黄芪的含量有明确规定,以保证质量:</p>
- 黄芪甲苷(三萜皂苷类):不得少于004(按干燥品计算);</p>
-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酮类):不得少于002(按干燥品计算)。</p>
研究表明,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药典收载的正品黄芪)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中生长年限较长(如3-5年生)的黄芪,根中有效成分积累更充分;道地产区(如内蒙古、甘肃、山西等地)的黄芪因生态环境适宜,成分含量通常更优。</p>
三、现代药理作用</p>
黄芪的药理作用广泛,且与传统“补气”功效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p>
1 免疫调节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