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年里的“苦命粮”》上卷(2 / 2)

“娘,你也吃点。”二柱舀了半碗,吹凉了,喂给老娘。老娘起初不肯吃,被二柱劝得没办法,才勉强吃了几口。吃下去没多久,老娘的眼睛里似乎有了点神采,说:“柱儿……好像……不那么饿了。”</p>

第二章:根救一家人,乡邻争相挖</p>

那天下午,王二柱和老娘,就靠着那罐煮草根,挨了过去。</p>

二柱把剩下的草根,用破布包起来,藏在炕洞里。第二天,他又去野狼沟,在那丛草周围仔细找,果然又找到了几丛同样的草,挖出来的根,和昨天的一样粗壮。他把能挖的都挖了,装了满满一筐,背回了家。</p>

接下来的几天,二柱每天都煮草根给老娘吃,自己也跟着吃。奇怪的是,这草根虽然苦、涩,吃了却很顶饿,一天吃几块,就能撑过去,而且吃了几天,二柱觉得身上好像有了点力气,不再像之前那样头晕眼花,甚至能去山涧挑水了。老娘的精神也好多了,能自己坐起来,咳嗽也轻了些。</p>

“这草根,真是救命的啊!”老娘摸着二柱的手,眼泪掉了下来,“是老天爷可怜咱娘俩。”</p>

二柱也觉得神奇。他想,王家坳还有那么多乡亲饿着,不能自己一家独享。这天,他揣着几块煮好的草根,去了村东头的老邻居“李大叔”家。李大叔家有个五岁的娃,已经饿得快不行了,嘴唇干裂,哭都哭不出声。</p>

“李大叔,你试试这个。”二柱把草根递给李大叔。李大叔半信半疑,闻了闻,又看了看快饿死的娃,咬咬牙,掰了一小块,用煮草根的水化开,一点点喂给娃。</p>

没过多久,娃的眼睛动了动,居然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却让李大叔喜极而泣:“哭了!娃哭了!有救了!”</p>

二柱把挖草根的地方告诉了李大叔,还教他怎么煮:“挖回来的根,洗干净,切成段,多煮会儿,煮到软软的再吃,水也能喝。”</p>

李大叔千恩万谢,当天就带着儿子去了野狼沟,果然挖回了草根。煮了给家人吃,一家人都觉得能顶饿,精神好了不少。</p>

“二柱,你这是找到啥宝贝了?”李大叔第二天特意来谢二柱,“这草根真能救命啊!”</p>

二柱把李大叔拉到一边,小声说:“我也不知道叫啥草,就觉得根能吃,你别声张,不然大家都去挖,很快就挖完了。”</p>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大叔家娃被救活的消息,很快在王家坳传开了。有邻居跑来问二柱,二柱起初不想说,架不住大家苦苦哀求,尤其是那些家里有老人孩子快饿死的,扑通扑通给他磕头。</p>

二柱心软了,叹口气说:“在野狼沟的山坳里,有种草,根像小萝卜,挖回来煮着吃,能顶饿。你们去挖吧,记得给草留点根,别挖绝了,说不定明年还能长。”</p>

乡亲们一听,像是疯了似的,拿着锄头、铲子,往野狼沟跑。王家坳的男人们,几乎都去了野狼沟,女人们在家等着,孩子们也跟着跑去看热闹。</p>

野狼沟里,一时间人山人海。大家在二柱说的山坳里,果然找到了很多那种草,挖出来的根,又粗又长,堆在地上像一堆小萝卜。有性急的,挖出来就在沟里找水冲洗,生咬了一口,虽然涩得直皱眉,却都咧着嘴笑:“能吃!真能吃!”</p>

那天晚上,王家坳的土窑里,几乎都飘着煮草根的苦味。虽然味道不好,甚至有人吃了觉得胃里发堵,但没人抱怨——能填饱肚子,不饿死,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p>

王二柱看着乡亲们都有了吃的,心里也松了口气。但他还是有点担心,找到村里的老郎中“张先生”,把草根拿给她看。张先生已经八十多了,胡子白了,身体还算硬朗,是村里唯一懂点草药的人。</p>

张先生拿着草根,翻来覆去地看,又闻了闻,皱着眉说:“这草……好像是‘麻黄’。我年轻的时候,见过药铺里的麻黄茎秆,能治风寒咳嗽,可这根……从没听说能吃啊。”</p>

二柱问:“张先生,这根有毒吗?”</p>

张先生摇摇头:“说不好。麻黄茎秆性烈,有小毒,这根……看着倒是没什么毒,可味道苦、涩,怕是有啥‘火气’,不能多吃,也不能乱吃。”</p>

第三章:误食生祸患,郎中授良方</p>

没过几天,张先生的话就应验了。</p>

村里的“愣娃”,性子急,挖了麻黄根,没煮透就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就上吐下泻,拉得像水一样,差点脱水;还有个“王老五”,觉得这根能顶饿,一次吃了一大碗,夜里心慌得厉害,像揣了只兔子,跳得睡不着觉,脸也白了;最吓人的是邻村的一个妇人,吃了麻黄根,奶水突然没了,孩子饿得直哭,她自己也觉得浑身没劲。</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