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苓恩》上卷(2 / 2)

王老实乐了:"咋?嫌说你长得丑?"他指着书上的插图,"这东西可是好药,能治水肿,去年李寡妇家的娃就是靠它救的命。可惜今年天旱,难挖得很。"</p>

黑娃像是听懂了,用鼻子拱了拱他的手,又指了指门外的大山,眼神里带着点神秘的光。王老实没在意,只当是畜生的本能,合上书说:"快睡吧,明天带你上山找吃的。"</p>

过了元宵节,山里的雪开始化,渗进土里,潮乎乎的,正是挖猪苓的好时候。王老实背着药篓,带着黑娃往天台山深处走。他知道几处老猪苓窝,往年这时候总能挖半篓,可今年不知咋的,翻遍了腐叶,只找到几颗小的,还带着虫眼。</p>

"奇了怪了,难道被谁挖过?"王老实蹲在地上犯愁,开春要换种籽,还等着卖猪苓换钱呢。</p>

黑娃突然"噌"地窜进旁边的密林,没一会儿,叼着块黑褐色的东西跑回来,放在王老实面前——是颗猪苓,足有拳头大,外皮油亮,没有虫眼,是上等的好货!</p>

"你这是从哪叼来的?"王老实又惊又喜。黑娃往密林里指了指,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哼哼"声,像是在说"里面还有"。</p>

王老实跟着黑娃往里走,没多远,就在一棵老橡树下,发现了一窝猪苓!大大小小十几颗,藏在腐叶底下,像是有人特意埋在那儿的。他挖的时候,注意到猪苓周围的土很松,上面留着几个小小的蹄印,和黑娃的蹄子一模一样。</p>

"是你藏的?"王老实看着黑娃,黑娃只是晃了晃尾巴,用鼻子蹭他的药篓,像是在催他快装。</p>

那天,王老实的药篓装得满满当当,卖了个好价钱。他用这笔钱买了新的红薯种,还特意给黑娃买了两斤糙米——这在那年月,可是稀罕物。黑娃吃糙米时,眼睛一直盯着他,像是有话要说。</p>

三、春日迷路 饥寒交迫</p>

惊蛰过后,天台山的雪彻底化了,山坳里冒出层新绿,像刚铺的绒毯。王老实背着药篓,带着黑娃上山挖天麻。他惦记着后山的"神仙洞",据说那里的天麻长得又大又肥,就是路远,得穿过三道梁、两道沟,寻常药农不敢去。</p>

"黑娃,今儿咱走远点,挖着天麻,给你买糙米吃。"王老实拍了拍黑娃的背。黑娃晃了晃尾巴,用鼻子拱了拱他的药锄,像是在提醒他带好工具。</p>

出发时,天还晴着,日头暖洋洋的,晒得人浑身舒坦。可走到中午,天上突然飘起雾来。先是淡淡的,像轻纱,慢慢变得浓稠,白得晃眼,连眼前的树都变成了模糊的影子。</p>

"坏了,起瘴雾了!"王老实心里一紧。天台山的瘴雾最是邪门,能把人绕得晕头转向,去年就有个药农在雾里走了三天三夜,差点饿死在山里。他赶紧想往回走,可转来转去,总回到原地,脚下的路越来越陡,身边的树越来越密,连黑娃的影子都快看不清了。</p>

"黑娃!黑娃!"王老实喊了几声,只有雾里传来的回音,闷闷的,像隔着层棉花。他心里一慌,加快了脚步,结果脚下一滑,摔在个土坡上,药篓滚了出去,里面的干粮袋破了,红薯干撒了一地,被雾打湿,变得软塌塌的。</p>

更糟的是,药锄的木柄摔断了,只剩下个铁头。王老实捡起铁头,心里凉了半截——没了锄头,挖不了药;没了干粮,撑不了多久;这雾要是散不了,怕是真要交代在这儿了。</p>

他靠着棵老松树坐下,摸了摸口袋,只剩下半块硬邦邦的玉米饼,是早上给黑娃留的,现在成了他唯一的口粮。咬了一口,干得剌嗓子,咽下去像堵了块石头。雾里的寒气越来越重,渗进棉袄,冻得他直打哆嗦,肚子也"咕咕"叫起来,像是在抗议。</p>

不知过了多久,天渐渐暗了下来。雾里开始传来奇怪的声音,"呜呜"的,像是风声,又像是野兽的低吼。王老实握紧了铁头,心里直发毛。他想起村里老人们说的,天台山有"黑猪精",能化人形,专在雾里迷路人,要是被它盯上,就再也出不去了。</p>

"别胡思乱想,哪有什么精怪。"他给自己壮胆,可声音抖得像筛糠。就在这时,肚子突然一阵绞痛,是饿的,也是吓的。他蜷缩在松树根下,眼皮越来越沉,恍惚中,又看见黑娃的影子,正用鼻子蹭他的手,毛茸茸的,暖暖的。</p>

"黑娃啊,你跑哪儿去了"他喃喃自语,眼泪混着雾水往下淌,"爷怕是见不着你了"</p>

迷迷糊糊中,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舔他的脸,湿乎乎的,带着点温热。他猛地睁开眼,雾里,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正看着他,是黑娃!</p>

"黑娃!你回来了!"王老实一把抱住它,眼泪止不住地流。黑娃也不挣扎,用舌头舔掉他脸上的泪,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心疼他。</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