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桥草·阴阳引路记》(下卷)(2 / 2)

(一)清明“修桥祭”</p>

清明时节,村民们会集体“修桥”:给河湾的桥草施肥、除草,将缠绕的藤蔓理顺,“让祖宗的路更平整”。孩子们则用桥草的藤蔓,在河道上搭“微型桥”,放上纸船,船里装着给祖宗的“信”(画着笑脸的纸片)。</p>

“清明修桥,阳世阴世都顺道,”桥婆说,“这草像人心,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架的桥也稳当。”有年清明忘了修桥,那年夏天村里的孩子多有尿涩,老人们说:“是桥草生了气,桥不稳了。”</p>

(二)端午“挂桥符”</p>

端午时,采桥草的叶片,和艾草、菖蒲一起挂在门口,叫“三阳符”:艾草驱邪,菖蒲剑斩妖,桥草引阳,“三阳合力,挡住端午的湿热邪气,像给阴阳桥加了三道岗。”</p>

王阿婆还会用桥草叶包粽子,“叶有清香,还能防馊,吃了不闹肚子。”她包的粽子,在村里最受欢迎,都说“有桥草的灵气,吃着踏实”。</p>

(三)中秋“赏月桥”</p>

中秋夜里,村民们在院子里用桥草的藤蔓搭“赏月桥”,桥上摆月饼、石榴,对着月亮祭拜:“月是阴中阳,桥是阳中阴,阴阳相照,合家安宁。”孩子们则围着“桥”唱:“桥草桥,通月亮,祖宗吃了月饼香,娃娃吃了尿顺畅。”</p>

有年中秋雾大,看不见月亮,桥婆说:“看不见月亮,桥草看得见,它的藤蔓能一直爬到月亮上,给祖宗送月饼去。”</p>

(四)冬至“封桥酿”</p>

冬至时,采桥草的老藤,和糯米、红枣一起酿“封桥酒”,埋在桥草根部,“藤能锁阳,酒能酿气,封到明年清明,能驱一年的阴湿。”这酒烈而不燥,喝了浑身暖,连小便都带着股热流,村民说:“这是阴阳桥的‘阳气酒’,喝了不生冻疮,不上火。”</p>

第八卷:古今相融桥草在,新说新俗续前缘</p>

水泥桥取代了石板桥,电灯取代了煤油灯,但清溪村的桥草,依旧在河湾疯长,七月半的雾气里,挂草祭祖的习俗,添了些新的故事。</p>

(一)“桥草学堂”里的传承</p>

村里的小学开了“桥草课”,桥婆当校外辅导员,带孩子们在河湾观察桥草的生长,记录它的四季变化。“这草的藤蔓左旋,像dna的螺旋,”科学老师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它的露珠能折射阳光,像自然界的‘阴阳镜’。”</p>

孩子们的作业本上,画满了桥草的草图,旁边写着:“桥草是活的阴阳书,教会我们生与死,阴与阳。”有个孩子的作文得了奖,题目是《我的草朋友》,写的就是桥草如何引路,如何治病,老师说:“这是最生动的自然课。”</p>

(二)“桥草文创”的新生</p>

村里的年轻人,用桥草的藤蔓编“阴阳结”(一种象征生死相依的绳结),用叶片拓印做书签,上面写着“桥草引归途,思念有去处”,成了热门的文创产品。</p>

“我们不是卖草,是卖故事,”年轻人说,“让更多人知道,江南的草木里,藏着最温柔的生死观。”有个上海的游客,买了个阴阳结,说要挂在父亲的墓碑旁,“让远方的桥草,给父亲当引路牌。”</p>

(三)“生态桥草”护河道</p>

环保部门发现桥草能净化水质、固土防冲,在清溪村的河道两岸种满了它,还立了“桥草生态区”的牌子。“它不光是文化符号,还是生态卫士,”技术员说,“这才是‘阴阳桥’的真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

村民们现在更爱护桥草了,不仅不随意采摘,还主动清理河道垃圾,“不能让祖宗的桥,被现代的脏东西堵了。”</p>

(四)“云端祭祖”新形式</p>

疫情期间,村民们不能聚集祭祖,就搞“云端祭祖”:对着手机屏幕里的桥草,在线烧“电子纸钱”,念诵祭祖词。“桥草的藤蔓能通阴阳,网络的信号也能通思念,”桥婆说,“形式变了,心没变,祖宗一样能收到。”</p>

第九卷:桥草不语藏玄机,医理民俗共辉映</p>

清溪村的祠堂里,新挂了块匾,写着“草木有灵”,下面陈列着桥草的标本、历代的“桥草方”手抄本,还有村民们捐赠的“桥草信物”(比如老渔夫的桥草酒壶、绣娘的桥草书签)。</p>

(一)中医的“阴阳桥草”解读</p>

城里来的老中医,研究桥草多年,说它的“阴阳桥”之说,暗合中医“阴阳水火”理论:“桥草味苦性寒,清热利湿(属阴);藤蔓通络,能升能散(属阳),故能调和阴阳,通利水道,像自然界的‘阴阳枢纽’。”</p>

他还发现,桥草的利尿作用,与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能松弛膀胱括约肌,这与“通阳利水”的民间认知完全一致,“古人的智慧,早在植物的化学成分里埋下了答案。”</p>

(二)民俗学家的“生死桥”分析</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