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一日,陈子贺带着铅锡罐装的冬根抵达紫禁城。此时光绪帝已卧床半月,四肢厥冷如冰,连舌面都覆着一层黑苔。李德立等太医围着铅锡罐,见冬根切片在罐中莹莹发光,竟如夜明珠般透亮。“此根得冬水之精,”陈子贺取出根片,“需配伍熟地、附子,方能成补肾奇方。”</p>
他当场演示配伍:取冬根三钱,熟地五钱,附子一钱,用长白山的雪水煎煮。茶汤熬好时,竟呈深紫色,表面浮着一层金圈。光绪帝饮下后,丹田处突然升起一股热气,如小炉燃烧,片刻后遍及四肢百骸。“怪哉!”他惊道,“朕感觉有暖流从肾间升起!”三日后,光绪帝能在殿内走动,夜尿次数减为一次,黑苔也渐渐退去。</p>
李德立再次诊脉时,见皇帝的尺脉沉而有力,不禁大喜:“万岁爷,您的肾阳回来了!这冬根不仅补肾阳,还能滋肾阴,真是水火既济!”陈子贺趁机讲解配伍奥秘:“冬根为君,补肾阳而不伤阴;熟地为臣,滋肾阴以助阳;附子为佐,温命门之火;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效。此乃‘冬藏’之道,以水火既济,固肾封藏。”</p>
太医院的医案详细记录了此方的神奇:“服后三日,肢冷愈;五日,夜尿止;七日,尺脉充盛。冬根之效,如釜底添薪,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滋养肾阴,此乃天地造化的补肾妙品。”当光绪帝得知冬根的形状与肾脏如此相似时,竟命人取来人体肾脏模型,与冬根并置,见二者形态果然相似,不禁叹道:“陈师傅,此草真是肾的孪生兄弟!”</p>
第五回:龙体永春寿无疆 根汤温补显奇功</p>
光绪帝连续饮用冬根方剂两月,竟能每日在御花园散步时辰。御膳房推出的冬根膳更是精妙:冬根炖鹿鞭用雪水煨制,鹿鞭遇根汤竟化作琼浆;冬根黑芝麻丸的每粒丸子都嵌着冬根粉末,入口即化。最绝的是“九转冬根膏”,用冬根与九种补肾食材熬制九九八十一天,膏体呈紫黑色,光绪帝每日一匙,竟连多年的白发都生出些许黑发。</p>
一日早朝,光绪帝指着殿外的不老松问陈子贺:“陈师傅,此松与冬根有何关联?”陈子贺躬身道:“万岁爷,不老松属木,冬根属水,水能生木,故松能常青。冬根得硒土金水之气,更能补肾,此乃‘水生木’的实证。”他取出光绪帝的发样,经化验后发现其中的硒含量比饮用前增加了四倍,这正是“肾其华在发”的实证。</p>
李德立再次诊脉时,见皇帝的脉象平和有力,尺脉充盛,不禁大喜:“万岁爷,您的肾气已达壮年水平!这冬根不仅补肾,还能延年益寿。”光绪帝抚摸着日渐乌黑的鬓角,想起陈子贺说的“冬藏春生”,忽然命人取来万年历,计算自己的寿数——饮用野藤茶四季,他的身体竟比四十岁时还要康健。</p>
在陈子贺的建议下,紫禁城的太医院设立了“冬根房”,专门研究野藤茶的冬季应用。当宫女们用冬根粉末制作养颜膏时,光绪帝笑着说:“此乃真正的‘还童膏’啊!”殿内响起一片轻笑,而窗外的不老松,正落下今年最后一批松针,与野藤根的褐黑遥相呼应。</p>
第六回:光绪欲赐永春匾 太傅四谏普惠心</p>
大寒那日,光绪帝在太和殿设宴,席间展示了他亲书的“金藤永春”匾额。“此匾赐给武陵山,”他望着陈子贺,“朕因茶得永春,此草当受‘永春’之名。”殿内响起山呼万岁,唯有陈子贺跪倒在地:“万岁爷,万万不可!”</p>
“陈师傅又有何谏?”光绪帝放下御笔。</p>
陈子贺抬头,眼中闪着泪光:“万岁爷,此草的永春之功,本是天地赐给万民的。若赐‘永春’之名,必引世人争抢,硒土坡的野藤恐被掘尽。山民们说,冬根是‘土地爷的肾’,不愿它沾染皇家的贵气。”他从袖中取出武陵山的地契,上面画着野藤根的生长边界,“山民们已将硒土坡划为‘草木寿域’,恳请万岁爷成全他们的心愿。”</p>
李德立也进言:“陈大人所言极是。野藤茶的永春奥秘,正在于它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若加‘永春’之名,反违‘冬藏’的封藏之道。不如赐名‘冬寿硒茶’,既点明时节与功效,又保留它的民间本色。”</p>
光绪帝沉默良久,望着殿外的雪景。雪地上,一群麻雀正啄食着野藤的落果。“好一个‘冬寿硒茶’,”他最终笑道,“就依你们,赐名‘冬寿硒茶’,并昭告天下:此茶为天地赐寿,官民同春,不得独占。”殿外的雪突然停了,而太和殿的暖阁里,野藤根的香气与檀香交融,预示着一个万物同春的开始。</p>
第七回:冬根补肾传千古 现代研究证玄奇</p>
光绪帝赐名的消息传到武陵山,山民们在硒土坡上搭起五丈高的寿塔,塔顶供奉着冬根雕成的肾形神像。陈子贺将“冬寿硒茶”的炮制之法刻在石碑上,特别注明:“冬季采根,需在冬至日寅时,此时肾气最旺,根力最强。”从此,武陵地区形成“冬至喝冬茶,来年火气大”的民谣,家家户户的正堂都挂着光绪帝御笔的“冬寿硒茶”拓片。</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