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气机"诞生记】</p>
1959年元旦,第一台样机组装完成。开机仪式上,研究所破天荒发了半斤猪肉。可就在部长按下电源键时,机器突然"唱"起了《社会主义好》——原来声卡电路和运算单元短路了。</p>
"快关掉!"陈长安急得冒汗。 "别关!"部长却笑了,"这功能好,以后算累了还能听歌!"</p>
正式测试那天更荒唐。机器算到一半突然死机,大毛专家皱起眉头。电工老王抡起扳手就要拆机,情急之下踹了机箱一脚——机器居然又转起来了!</p>
"这是防震设计!"陈长安急中生智。 伊万诺夫将信将疑:"我们大毛计算机从不需要踢打" "所以你们的机器没有'兔国特色'嘛!"老王得意地又踹了一脚。</p>
后来在机箱里发现只蟋蟀,腿还卡在继电器里。这只"烈士"现在泡在酒精瓶里,标签上写着:"初代程序猿——1959年1月殉职"。</p>
【意外的"广告效应"】</p>
1960年春天,计算机还没正式命名,就先立了大功。气象局老周抱着三麻袋计算稿纸来求救:"各位救星!再不报准台风路径,渔民要把我们局砸了!"</p>
机器十分钟算完三天气象数据。老周盯着结果直哆嗦:"这这么快?我验算都来不及啊!"当晚的预报破天荒地准确,第二天渔民们敲锣打鼓送来锦旗:"神机妙算"。</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纺织厂的女工们更有意思。听说这机器能算纹样,三十多个姑娘组团来参观。看到闪烁的指示灯,织布能手张金花突然拍手:"这不跟提花机的打孔卡片一个理儿吗?"后来真借鉴纺织技术改进了存储器,效率提高了四成。</p>
最意外的访客是军械所的老刘。他盯着机器看了半天,突然问:"这玩意儿能算炮弹轨迹不?"三个月后,用计算机优化的122毫米榴弹炮射击表,精度提高了20。</p>
"老陈啊,"部长拍着他的肩膀,"你们这是下金蛋的母鸡!" 陈长安看着墙上的锦旗和感谢信,轻声说:"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p>
【"笨鸟先飞"】</p>
庆功宴上,陈长安喝得满脸通红:"同志们!咱们这台机器,比大毛的重三倍,比鹰酱的慢两倍"热闹的食堂突然安静下来。</p>
"但是!"他举起酒杯,"咱们用烧瓷器的炉子炼出了高纯硅,用腌咸菜的硼砂提高了导电率,用织布机的原理改进了存储器!"玻璃杯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这就是兔国科学家的智慧——"</p>
话音未落,屋顶突然漏雨,正好滴在机器上。在一片惊呼声中,计算机居然还在正常运行。老王哈哈大笑:"瞧见没?防水功能都省了!"</p>
多年后,这台被戏称为"争气机"的初代计算机静静躺在博物馆里。它旁边的展板上写着: "重12吨,运算速度每秒30次——兔国计算机工业的起点。" 而在它正上方,是神威·太湖之光的全息投影——每秒125亿亿次。</p>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