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武门之变(1 / 2)

兰先生却答非所问,“你的身世,大约时安已经告知于你。你想见你的生身母亲?我可以帮你安排。”</p>

栖月眨了眨眼,眼底隐现泪光,看着案上点的那一炉沉水香,烟气袅袅而上,久久不言。</p>

兰先生叹口气,“前朝末年,京都城破,炀帝盘踞蜀中,各地州府皆有兵起义,军阀割据,征战不休,但炀帝到底是天子,唯有帝薨,才能国灭,天下一统。”</p>

“陆恂麾下黑甲精军所向披靡,萧邵元命他前往蜀中,平定巴蜀一带。你当知道,是我提供的炀帝讯息,陆恂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攻破易守难攻的蜀地。”</p>

“炀帝最后饮下毒酒,自尽于蜀中行宫。”</p>

炀帝当时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大容朝气势已尽,即便今日不是陆恂,明日也有他人,弱肉强食,若为鱼肉,便不能怪旁人作刀俎。</p>

天气闷热异常,像是将人困在蒸笼里煎熬。</p>

兰先生的话说完,屋中彻底沉默下来。</p>

栖月再没有其他问题。</p>

时间也在此刻被拉得无比漫长。</p>

兰先生看着女孩怔忡的模样,一双满是灵气的眼眸也失去神采,知晓她内心现在一定很难过。</p>

大道理谁都会说,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落在自己头上。</p>

长久以来当做娘亲的女人,其实一直利用她,而她信任的夫君,却是逼死生身父亲的凶手。这样的变故与打击,换做谁,都很难承受。</p>

言语在这种时刻显得十分空洞。</p>

很多事情,除非自己想通,否则旁人说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p>

直到香炉燃尽,栖月也站起身。</p>

“你若不想回去,不如便在此处住下。”</p>

兰先生指了指四周,“我此处宅院倒还算清静,平日也无人打扰。你不必担忧外头的事情,只管在这里疏散心情便是。”</p>

栖月却摇摇头,“多谢先生好意,叨扰良久,已是失礼。我便先告辞。”</p>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p>

“栖月!”</p>

兰笙在身后唤她,她却已经径直出了庭院。</p>

这一日,一封加急家书,从显国公府发出,发往西北战场。</p>

……</p>

月底,陛下往行宫避暑,命太子监国。</p>

就在临行前最后一次大朝会上,左仆射娄信无意间提了燕王一声,竟惹得皇帝勃然大怒,当场将其申饬一番,罚了一年俸禄,又传旨于燕地,命燕王在封地修养德行,学会何为恭而守礼,何为上下尊卑。</p>

命其无诏不得进京。</p>

自此,声浪颇高的燕王殿下忽然沉寂,满朝噤声,无人再敢称颂燕王之德。</p>

陛下对太子的看重与属意,不可撼动。</p>

一时间,燕王一派彻底偃旗息鼓。</p>

这便是绝对的权势,至高无上,铺天盖地。</p>

哪怕先前燕王势头再劲,也比不过陛下的一顿申饬,一句考语,以致生死荣辱,都在一念之间。</p>

朝堂的风向,哪怕是在内宅,也能吹动波澜。</p>

前一阵,陆远舟早出晚归,日日忙碌,阴郁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志得意满、胜券在握的轻快,便是闹着要和离的宋清月,都跟着消停不少。</p>

这两日忽又闲暇下来。</p>

二房院子日日斗鸡似的闹腾。</p>

倒是玉笙院,陆恂虽不在,还有先前他非王夫人亲生的传闻,然而众人对玉笙院和栖月的态度,恭敬、亲近,更胜往昔。</p>

因为等到太子继位,对陆恂的倚重只会更甚当今,如今圣意明了,陆恂将来的滔天权柄已能够预见。</p>

人人心里明镜一般。</p>

然而栖月却一改往日亲顺温和,日日呆在玉笙院内,不与人走动不说,在连面也不大露了。</p>

月末,长公主派人接栖月前往行宫避暑。</p>

然临行前,栖月却突然病倒,沉疴难行。长公主无法,只好遣来御医,又叮嘱道,“且等病养好了,再叫人护送了来。”</p>

栖月应是。</p>

次日早,京城清道,御驾出行。</p>

随行伴驾者逾千人,皇亲贵胄,朝中大臣,内廷诸人,以及护卫军,一路浩浩汤汤,地动山摇。</p>

太子亲自护送御驾出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