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维持150万兵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p>
每月所需要消耗的物资、军饷、装备是一个可观的数字。</p>
对于基层士兵而言,枪械是有损耗的。</p>
日常训练、作战的损耗极大,动辄上万支。</p>
任何人想要维持大规模的部队,必须有能够稳定生产的制式装备,晋造步枪也行,莫辛纳甘步枪也行,都是栓动步枪,差别没那么大。</p>
只要稳定供应,它就是好枪。</p>
哪怕中正式步枪也能考虑。</p>
不管选择中正式还是莫辛纳甘步枪,李峰的意思是淘汰65口径的步枪,威力不太能适应接下来的战斗了。</p>
除了步枪之外,机枪没啥好说的,仿造的捷克式足够了。</p>
冲锋枪也得引入,汤姆逊冲锋枪造价太高,工艺复杂,需要让苏维帝国提供波波沙冲锋枪的技术,为第八战区引入制式冲锋枪。</p>
逐步淘汰65毫米口径的步枪,淘汰仿造汤姆逊。</p>
大林子的办公桌上正摊着两份情报。</p>
左边是德军在苏德边境集结的情报,从2月份开始,便不断有兵力向边境集结。</p>
既有装甲集群,也有大量的航空兵力。</p>
整体分为三个集团,北线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像一把三叉戟顶在了东线战场的前线。</p>
不止是百万兵力,很可能有二百万兵力,乃至三百万兵力。</p>
压力越来越大啊。</p>
右手边是第八战区扩军至 150 万的详细报表,红色铅笔在 “150 万” 的数字上画了三道着重线。以及李峰本人对于引入武器装备的需求,要求提供技术人员支撑。</p>
最高指示是:满足李峰的所有合理要求,需要第八战区保持中立跟友好。</p>
苏维帝国联络官伊万诺夫,再一次从帝国前往北平城。</p>
与他一同过来的,还有负责svt40半自动步枪生产线的技术人员。</p>
刚下飞机,楚云飞、冯牧两人就分别领走了自己需要的人。</p>
楚云飞来拉走伊万诺夫,李长官在办公室等着呢。</p>
冯牧带走技术人员,他的两个新建枪厂就等着专家指导呢。</p>
这年头的专家,还算是真正的专家。</p>
李峰的办公室内,伊万诺夫轻车熟路了,一进来先上看下看了一番,发现这里还保持着日式风格。</p>
“李司令真是节俭,换做其他人,肯定更换一新了。”</p>
多田骏的司令部,几乎没什么变动,一切从简,方便军队办事就够了。</p>
李峰点了颗烟,往椅子上一靠。</p>
“伊万诺夫,我听说东线的局面不容乐观啊。一直催着我的机械化第六军上战场,所需的油料、坦克、弹药却一直不给配送。”</p>
“这让我们如何上战场呢?”</p>
伊万诺夫苦笑一声。</p>
李峰在西域部署了独立军跟机械化第六军,拥有五个坦克师,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p>
而这股力量,也是苏维帝国保持友好的根本。</p>
如果不是忌惮,早一脚把第八战区给踢死了。</p>
有能力,才会高看你一眼。</p>
这位年轻的联络官秉承着大林子的意志,并不认为满天飞的情报是正确的。</p>
虽然多方面的消息都在传苏维帝国要面临进攻,这些机密乃至绝密的情报,一律认为是约翰帝国的烟雾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