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台方寸山,应天地四时之变,寒来暑往,光阴流逝,静寂无声。
数年之间,有了孙悟空之名的猴子,虽尚未求得长生之道,却已习得不少本事。
洒扫娴熟,进退周旋自如,本身又是跳脱的性子,与众人打成一片。
好学且善学,学言语礼貌,习字焚香,讲经论道,乃至于扫地锄园,养花种草种种杂事,也都得心应手。
修仙百艺,修仙者本就多才多艺,哪怕这一批九霄山门人只是初涉仙途,那也是个个都有些活计。
习得了一些修行基础之术,但离他期望的长生之道,似乎也有些远。
祖师平日里讲道,讲天地,讲众生,万般大道皆有涉猎,却唯独不曾传授具体法门。
明明觉得长生之道近在咫尺之间,触手可及,却偏又触碰不到,镜花水月,一触即散,云遮雾绕,不见其中真意。
阁楼之上,元易目光看着下方院中拿着扫帚洒扫的身影,一身简单的青色道袍,更像人了几分。
玉霁将沏好的茶奉上,恭敬地站在一旁,目光也循着元易的视线落在下方。
“老爷,这猴子常去后山摘您的蟠桃吃,每次都摘得一个不剩。”
“无妨,任他去吧,本就是送给他吃的,吃便吃吧,猴子不吃桃吃什么?你记得浇上些灵泉。”
元易无所谓道,这子株虽然并非昊天师叔送给他与云霄的那株最古老的子株,但也绝对比天庭蟠桃园之中的蟠桃好上不少。
吃过了好的,以后就少去祸害些吧,不然真把昊天师叔惹急了,说不定动真格揍他一顿,有他苦头吃。
“他吃便吃了,浪费的坏习惯不能有,你见着了他浪费便指点他一二,叫他吃痛长长记性。”
“好的。”
玉霁点头应下,想了想,又道。
“老爷,您让我指点他锤炼道体,让狰教他御使兵器,他已差不多学会了,只是体内道行不济,无根之水,少了支撑。”
“我知晓,你只教他技巧便是,无需理会其他,磨一磨他的性子,本性纯良,但心思未定,身怀利器而易杀心自生,骤然得力总难自持,到底是缺了时间的沉淀,这是要生出祸端来的。
不管他能不能悟得透,学进去,该教的东西,终归是不能少的。”
“老师,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告诉他?我看他对老师的话颇为听从,甚是恭敬。”
一身赤色道袍的青年正站在门外,接话道。
得到元易应允,方才进得房中,目光也不由看向下方那拿着扫帚一通乱弄的身影。
“赤松子,你出身于人族,对于人性,当知之甚深,你觉得,当真能劝说得了?”元易笑着问道。
“有个上百载之功,引其彻底入道……”
“上百载?那你便替我继续守在这里如何?”
元易斜眼看向他,挑了挑眉。
“况且,即便你无所事事很闲,他可没有这么多安稳时间,不要忘了,他不是什么孤家寡猴,他是花果山的山大王,领着一大群猴子猴孙。
当初我为他花果山遮去了因果天机,但他自行走出花果山那一刻,便是自己打破了这一份安稳宁静。
投身天地大势之中,便由不得人了。
有些事,虽可改,却没有这般必要。
路要自己去走,道要自己去争。
岂不闻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独当一面,谈何成就大道?
记住啊,赤松子,大道,首先需得自争。”
赤松子沉默,他都差点忘了,区区数载时间,对于他们正常修道者而言,那不过是打个盹儿的功夫,算不得什么。
但这猴子已经离开花果山近二十载,他的猴子猴孙,虽是灵猴,却不是什么长生之辈。
而且,一二十年的时间,就足以发生很多事了。
“书中道理,得来终是浅显,众生之道,便是如此。赤松子,你说,生灵心境的成长蜕变,如何才会最快最彻底?”元易问道。
赤松子沉吟,随即无奈地叹了口气,道:“犯错。”
“什么时候犯了错,能够承担得起后果,就无需他人再教导了。”
赤松子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老师这化身道性更加浓郁,比起老师本尊,更近于太上忘情之境。
但他又偏生觉得,老师这化身,人性也是这般浓郁,不像是一尊先天生灵,似乎对于生灵之性,也了如指掌。
是因为老师点化这一缕神念化身之时,融入了百家之道所致吗?
“他来此地多久了?”元易忽然问道
“洪荒大地之上,过去快六年了。”赤松子答道。
“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