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任侯爷终于能说话了(2 / 2)

“杨洪,本侯不知你为何如此咄咄逼人,视本侯如生死之敌,用这等罪名栽赃陷害,但是,天子圣明在上,百官群臣目光灼灼,断不会让你这等小人得意。”</p>

这话说出来,便等同于真的撕破脸了。</p>

在此之前,任礼虽然也同样和杨洪针锋相对,但是,因为不清楚杨洪的真实想法,所以,毕竟还留了几分余地。</p>

然而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无论杨洪最初的想法是什么,他们两家,都已经是真正的不死不休。</p>

既然如此,行事自然也不必再瞻前顾后。</p>

当着众臣的面,任礼冷哼一声,道。</p>

“昌平侯,你既然说是本侯指使,那么,证据是什么?”</p>

“那个所谓的证人供词和画像吗?”</p>

“简直可笑,本侯且不谈,所谓的证人,从头到尾,都在你那侄儿杨信的手中,他的证词有几分可信,便算你那侄儿是真的如实将供词呈上,那又能说明什么?”</p>

“宣府身在边境,虏贼叵测,手段层出不穷,收买一二军中夜不收是何难事?”</p>

“若那所谓的证人,只是一个死间,想要用自己的性命,搅起朝堂争端呢?”</p>

“何况,本侯虽然曾镇守甘肃,但是早已经卸任归京,难道说,这些人来自甘肃军中,便能证明是本侯派遣?</p>

“于少保名传天下,见过他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想要一封画像又有何难,如何能证明是本侯给的?”</p>

不得不说,任礼也并非易与之辈。</p>

尤其是在这种攸关生死之事面前,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p>

虽然嘴上说的没什么好驳斥的,但是,短短的片刻时间,便寻出数个破绽,将杨洪拿出的证据攻击的摇摇欲坠。</p>

不过,这也的确是因为,杨洪拿出的证据链不够完整。</p>

如任礼所说,迄今为止,杨洪所拿出的证据,无非是来自证人的一份供词。</p>

这份供词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谁也没有办法保证,毕竟,这份证词来自于杨信。</p>

不偏不倚的讲,如果说昌平侯府为了自己脱身,早就开始筹谋陷害任礼的话。</p>

那么,并不是没有可能,这份证词,甚至连带那个证人,都是杨信一手炮制的。</p>

应该说,从这一点出发,如果任礼死揪着不放的话,不是没有可能反过来置杨洪于死地。</p>

但是……</p>

文臣列中,陈镒等一干大臣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疑惑。</p>

如果任礼仅仅是想要反驳杨洪,揪着前面那一条,便能够把水搅浑。</p>

可他为什么对杨信一带而过,反而要强调后面的话呢?</p>

不过,还未等他们想明白其中的关窍,便见得任礼再度转身,对着御阶俯身一拜,道。</p>

“陛下明鉴,暗中谋害朝廷命官,乃是藐视朝廷,等同谋逆的大罪,臣岂敢赌上身家性命,行此等悖逆之事?”</p>

“如于少保所言,边境虏贼叵测,时有细作混入大明制造混乱,若因区区一个所谓证人的供词,便能将此等大罪强加于一位侯爵,朝局必将大乱。”</p>

“何况,臣身为朝廷勋臣,若仅因政见不同谋害朝廷大臣,岂非辜负陛下圣恩,传扬出去,岂非令民间百姓视朝堂诸公皆蝇营狗苟之辈?”</p>

“臣敢以性命立誓,昌平侯方才所言暗杀之事,实乃攀诬之词,请陛下万勿为奸人所误!”</p>

喜欢皇兄何故造反?请大家收藏:皇兄何故造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