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的两个,一是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二是朝野上下的民情民意。</p>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件,礼法道德,也可以成为判罚的依据之一。</p>
至少在目前的大明来说,这几种判罚的依据,效力是基本相同的。</p>
所以俞士悦说,单纯按照律法来判,是罚的重了,但是若是按照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说,从重却是合适的。</p>
不过,俞士悦话虽然如此说,但是透出的态度,还是十分中立的,依旧是在阐述自己判罚的原因,而没有多说其他。</p>
于是朱祁钰道:“既然如此,还是依律为好,此案当中,除王振等罪大恶极之人,处罚从重从严之外,其余一应人等,皆照律处置。”</p>
俞士悦左右看了一眼,见陈镒和江渊都没有说话,其他的大佬也没有出言反对,于是便上前一步,道。</p>
“臣领旨。”</p>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但是边往回走,俞士悦心中边生出一丝疑虑。</p>
就这么简单就结束了?</p>
诚然,这个结果对于朝臣来说,算是比较好的结果。</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这当然指的不是轻判了王振的党羽,这帮人死不死的,没人关心。</p>
反正,王振和他的心腹,已经被打杀的差不多了,活着的,也逃不过死罪,剩下的都是些小喽啰,犯不上老大人们为他们被宽宥而觉得好。</p>
之所以说对于朝臣来说,这算是还不错的结果,是因为新君轻判这些小人物的背后,透露出的意味。</p>
看这个样子,新君似乎并不是一个,会随意大动干戈,动辄想要杀人的皇帝。</p>
这一点让朝臣们很放心。</p>
除此之外,新君说要按照律法处置,也让朝臣们很放心。</p>
因为这也说明,新君是讲究规矩的,既然处置案件的时候,遵从律法,那么以后处理政务的时候,自然也要讲究礼法,讲究朝廷规矩。</p>
这一点,和上一位宠信权奸,几乎将朝廷典制踩在脚底下的那位,让朝臣感到更加的安心。</p>
按理来说,这都是好事。</p>
但是俞士悦却总感觉有哪不对……</p>
仿佛是为了验证这股感觉一般,还没等到他往后走两步,就又被叫住了。</p>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听旨。”</p>
于是俞士悦又挪了回来,和还在殿中的陈镒和江渊又站回了一起,一同跪下。</p>
朱祁钰淡淡的扫了他三人一眼,道。</p>
“前番朕命三司会审王振一案,尔等皆判斩刑,虽是顾虑朝野舆情汹汹,然终是不当。”</p>
“自即日起,三司重新审理此案,除罪大恶极者,从重从严之外,其余自正统七年起,凡阿附王振,身负罪行者,无论所涉宫内宫外,官位高低,皆依照大明律例论处。”</p>
“所涉人等,若为朝廷官员,刑部可持命传唤,若身无功名者,由顺天府配合刑部先行羁押,涉及宫内之人,三司可知会锦衣卫,由锦衣卫持命关押诏狱。”</p>
话说到这,朱祁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的将扫视了在场的所有群臣,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p>
“朕已经命锦衣卫指挥佥事卢忠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协同三司处置此事。”</p>
“王振一事,实乃我朝开国以来,第一祸国之事,想来诸位爱卿也明白这一点。”</p>
“因此,朕不管事涉之人有谁,有多少,只要是触及律法之人,皆依大明律例,一概处置,不枉不纵。”</p>
“诸位爱卿,可明白?”</p>
俞士悦倒吸了一口凉气,隐约间明白了什么,但是如今容不得他多想。</p>
皇上既然摆出了这副强硬的姿态,便是说明此事不容商量。</p>
和左右对视一眼,俞士悦,陈镒,江渊三人同时拜倒。</p>
“臣等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托!”</p>
底下群臣也随之拜倒在地,齐声喊道。</p>
“陛下圣明……”</p>
***作者有话说***</p>
感谢书友161119162438485,书友小安的大青牛,书友19700711,书友沉迷小说的w的100起点币打赏~~~</p>
感谢书友寰宇之虎的500起点币打赏~~~</p>
喜欢皇兄何故造反?请大家收藏:皇兄何故造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