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来咱们村?”</p>
舒天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好奇的看向舒志刚道:“你听谁说的?”</p>
这年头虽然还没有强制知青下乡,但早就有知识分子自愿申请下乡支援乡村建设了。</p>
不过那群人去的都是北大荒,大西北那种荒芜地区。</p>
也就是全国开始强制知识分子下乡,家里只能留一个子女的时候!</p>
他们舒家这种农村,下乡知青才会有可能分配到这边。</p>
只是离那一天还有几年,怎么会有知青在这时候过来?</p>
“我听队长说的。”</p>
舒志刚喝了一口疙瘩汤,有点兴奋的说道:“队长从公社那边得到的消息,说是有几个知青,自愿分配到咱们这搞建设。”</p>
“到时候让咱们去接待一下,并给他们提供知青点休息。”</p>
既然是公社那边的消息,那应该不会有假了…</p>
舒天赐看了舒志刚一眼,好奇道:“刚哥,你好像很激动?”</p>
“当然了,听说知青都很有文化的;</p>
他们不仅识字多,还有更科学种粮的技术呢;</p>
有了他们的支援,咱们村里的孩子也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学习;</p>
另外,今年的粮食说不定还能高产呢。”</p>
“呵呵,刚哥你想的倒是挺天真…”舒天赐摇头一笑,并没有认同舒志刚的想法。</p>
这一下可把舒志刚整不会了,连忙询问起舒天赐的想法。</p>
“天赐,你是个有本事的人;</p>
你觉得知青下乡到咱们这里,是好事是坏事?”</p>
“好坏参半吧。”</p>
“这还有坏呢?”舒志刚有点惊讶。</p>
在他看来,村里多几个人干活这不是好事吗?</p>
而且来的还都是文化人,不可以帮孩子们辅导一下学习问题?</p>
这怎么看都是好事啊…</p>
舒天赐也不急,喝了口疙瘩汤才慢悠悠的解释起来。</p>
首先,各地的自然灾害还在继续…</p>
十里八乡的口粮和物资都非常有限,多几个人意味着就要多分出几份出去。</p>
然后就是知青都是城里的知识分子,大部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p>
但就是因为他们有文化,所以他们的工分和口粮都要得到较高的分配,导致村民的利益受损。</p>
还有就是社会矛盾的激化!</p>
知青都是在城里长大,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不一样。</p>
城里用电,让他们用油灯就没那么容易适应。</p>
短时间融入不了农村生活,就会和村民产生矛盾。</p>
还有点知青说不定手脚不干净,会在村里偷鸡摸狗;引发村民怨恨,甚至大打出手。</p>
最重要的就是文化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化…</p>
部分知青在城里就是游手好闲,不干实事的混子。</p>
这群人不仅喜欢闹事,还喜欢给人洗脑拉帮结派!</p>
下乡后就会把这些不良风气传播,甚至拉帮结派,让村子里产生内部矛盾…</p>
“这,这么严重?”舒志刚瞳孔一缩,有点难以置信。</p>
这些事他从未想过,如今听后只觉得一阵后怕。</p>
宋雨柔几人也是一脸凝重,舒水兰更是直接拉住舒天赐的手。</p>
“三哥!咱们去跟队长说,别让知青来咱们村吧?”</p>
“别慌,知青下乡对咱们来说也不是只有坏处。”</p>
舒天赐抚了抚小妹的头发,笑着看向舒志刚道:“知青下乡是趋势,咱们阻拦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