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领着王妃等人进入前厅。</p>
本打算将三人安排在上首,但被宋谨央拒绝了。</p>
“咱们是客,哪能喧宾夺主!我们仨坐边上,祭酒大人、济远先生没有意见吧!”</p>
“正该如此!”</p>
众人重新落座。</p>
李先生清了清嗓子,又宣布一次比试的内容,依旧是书法、明经、算术、政论,说完还得意地瞥了眼范先生。</p>
刚才,范先生当着王妃的面,再次反对李先生定的比试内容。</p>
王妃静思片刻,直接问崔理的意见。</p>
崔理毫不迟疑地回答:尊重李先生的决定。</p>
一锤定音!</p>
范先生虽不甘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p>
李先生不免有些得意。</p>
哼!臭小子,算你识相!</p>
比试正式开始了。</p>
第一轮是书法。</p>
两人拿出文房四宝,瞬间震惊全场。</p>
崔珏用的是端砚。</p>
温润如玉的石质,巧夺天工的雕工,十分夺人眼球。</p>
研墨时的墨条,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青紫色的光芒,连济远先生都忍不住瞧了一眼。</p>
那可是世间稀有的极品松烟墨啊!</p>
反观崔理的文房四宝,不禁令人咋舌。</p>
破损的砚台、短得几乎捏不住的墨条、光秃秃的毛笔,简直像在玩过家家似的。</p>
李先生很气恼!</p>
他觉得崔理拿出这么一套文房四宝,就是不重视这次比试,就是瞧不起对手。</p>
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下这个结论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崔理的贫穷。</p>
在场的学子们也同李先生一样,刻意忽略了崔理的穷困,认定他这么做,是不尊重对手,敷衍比试的行为。</p>
族长更是大摇其头。</p>
这还用得着比吗?</p>
连他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崔理岂会不明白?</p>
只怕他是没有更好的用具吧!</p>
这么一来,摆明了还未开始比赛,就已经输了一大半了。</p>
宋谨央也蹙起了眉头。</p>
她很诧异,崔理为何没有用她送的文房四宝?</p>
那套文房四宝,一点儿不比崔珏的差,甚至更精致、更珍贵。</p>
当初崔珏年岁小,宋谨央担心他用得不仔细,所以没有给他最好的那套。</p>
最好的一套,原本打算等他中举之后,当作贺礼送给他。</p>
如今正好给了崔理。</p>
这孩子!</p>
宋谨央心疼极了!</p>
怕是觉得那套文房四宝太好了,舍不得用。</p>
罢了!</p>
回去后,再整一套质地一般的文房四宝,让他平日里使用。</p>
纸是统一发的,普通的宣纸。</p>
宣布开始后,王先生点燃一炷香,要求两人按时完成。</p>
书写内容也是王先生定的,誊抄古诗十九首其一。</p>
两人伏案书写。</p>
阳光洒在几案上,洒在宣纸上,晕出一道金黄色的光圈。</p>
崔理整个人笼在阳光下,金色的光芒顺着他的侧脸,剪出一道凹凸有致的侧影。</p>
宋谨央注视着崔理。</p>
渐渐的,眼前的侧影,同儿时记忆中的父亲融合了起来。</p>
那年,战乱未至,父亲同母亲恩爱无比。</p>
母亲在窗前织布,父亲在案上书写,也是这样的阳光,剪出父亲俊美的侧影……</p>
宋谨央的眼眶不自觉地泛了红。</p>
学子们的小声议论,打断了她的回忆。</p>
“崔理怎么了?出了那么多汗,是热的吗?”</p>
宋谨央定睛看去。</p>
果然,看到崔理额角渗出的汗滴,书写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p>
半炷香一晃而过,崔珏胸有成竹地举手,族长接过他写好的作品,递给三位先生。</p>
李先生接过崔珏的作品,得意得捋着山羊胡,露出满意的神色。</p>
范先生接过一看,亦赞叹不已。</p>
崔珏的这一笔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确不俗。</p>
字写得虽好,但他总觉得缺了点意思。</p>
他是个直肠子,想到什么,便脱口而出。</p>
“这字好是好,只不过……”</p>
“打住!你那狗嘴里,怎么可能吐出象牙来?”</p>
范先生冷哼一声,把话咽下去的同时,别开了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