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渔网最好的材料就是尼龙。</p>
最传统的方式是用麻,但麻做的渔网韧性差,特别容易腐烂,一旦碰上大家伙,能立马把渔网撕开。</p>
短暂权衡一番,陈东把目光对准柳树。</p>
柳树不能直接编网,但柳树根可以。</p>
严格来说,只要根系发达的树都能做,特别是南方的大榕树,简直是编渔网的最好选择。</p>
吴家沟也有人知道这个办法,但从来没人成功。</p>
其原因就在于选材。</p>
同样是柳树,要选长在水边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根茎泡在水里。</p>
植物会随着环境改变自身。</p>
从小长大水边的柳树,本身就更适应水,防腐和韧性都是首选。</p>
陈东从水里趟到柳树旁,盘虬卧龙的树根有一部分裸露在外。</p>
这尺寸正符合陈东的心意。</p>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便是如此。</p>
上了岸,陈东擦干脚,回家把工具取了出来。</p>
陈东先用锯子把树放倒,再用铁锨一点点把周围的土清理掉。</p>
这种几十年的老树,树根相当结实,随便一条都和手腕差不多。</p>
等把所有残土清理干净,树根的上端就彻底暴露出来。</p>
柳树扎根很深,陈东压根不打算把整个树根挖出来,上面的原材料已经够用了。</p>
树根不能直接当使用,需要把外皮剥开。</p>
根茎的外皮很厚,需要撕成小拇指粗的条,再把剥好的树皮横竖相交,最后形成井字形。</p>
如果有一台梭子机,这一切都不是问题。</p>
可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靠纯手工编织。</p>
陈东做的是抄网,主要是用于清理囤子,不需要太大,做起来倒是能容易些。</p>
不到两个小时,一张抄网已经基本成型。</p>
唯一要做的,就是让老太太用废皮子把四周封边,保证在水里不会散花。</p>
……</p>
陈东捕鱼是为了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的持续摄取。</p>
可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只能是新鲜的鱼,鱼干做不到这点。</p>
也就说,现在需要把鱼养起来!</p>
蓄水池里的水,通过温度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在阳光房里形成正向循环。</p>
鱼属于滤食性生物,主要吃水里的浮游生物,而鱼粪便同样会滋生微生物。</p>
这种反复循环,会把整个蓄水池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链。</p>
既能养鱼,又能保证生态平衡,相当于一举两得。</p>
从宏观角度上说,陈东在复刻的是热带雨林气候。</p>
上面有植物,下面有水源,这是典型的适居地。</p>
没人会想到如此浩大的工程,竟藏匿于一个东北的山沟沟里。</p>
陈东把所有规划从头到尾捋顺一遍,也就更坚定他之前的思想。</p>
荒野生存的内核是原理,哪怕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不占,但只要抓住其中原理,也能拼出一方天地。</p>
……</p>
吴家沟的人还在忙着防御野兽。</p>
不过,他们的手段实在是小儿科,只是用木栅栏在把吴家沟包围起来。</p>
上面挂的几个响铃,就是唯一的警报方式。</p>
保卫科的人持枪巡逻,最大程度保证队里的安全。</p>
队长没跟人说过,但他自己知道,他是在学陈东。</p>
黄皮子下山的时候,只有陈东家安然无恙,连根鸡毛都没丢。</p>
再看看陈东新修的木栅栏,队上瞬间全明白了。</p>
他以为,是木栅栏立下了功劳。</p>
这个想法注定他要吃大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