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p>
御书房内静谧得只闻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小皇帝身着明黄龙袍,正专注于案前堆积如山的奏章。</p>
突然,他的手在一封来自顺天府尹的奏折上顿住,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凝重起来。</p>
奏折上所述之事,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p>
“来人啊!速召皇姐及六部大臣进宫议事!”小皇帝猛地站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威严。</p>
传旨太监不敢有丝毫怠慢,尖锐的嗓音在皇宫廊道中回荡:“皇上有旨,召众大臣进宫议事——”</p>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皇宫各处。</p>
大臣们听闻召唤,纷纷放下手中事务,匆忙整理衣冠,朝着御书房赶来。</p>
不一会儿,御书房外便传来纷杂的脚步声。</p>
以轩辕冬璃为首的几位重臣神色凝重,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p>
他们鱼贯而入,行过君臣大礼后,便静静等候小皇帝开口。</p>
小皇帝手持那封奏折,目光在众大臣脸上一一扫过,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有顺天府府尹治下之知府急奏,关乎民生与社稷安危,朕心急如焚,故而召众爱卿前来共商对策。”</p>
话一说完,小皇帝轻轻地挥了挥手,将手中那份至关重要的奏折交到了一旁站立着的小太监手中。</p>
“小顺子,读给各位大人听听。”</p>
小太监赶忙恭敬地接过奏折,然后微微躬身行礼,表示已经准备好按照皇帝的旨意宣读这份奏折。</p>
小顺子是从小跟在小皇帝身边的,年龄十七八岁。如今是皇上身边的太监总管。</p>
他那独特的尖细嗓音开始一字一句地宣读起奏折中的内容来:“关于红薯土豆丰收及相关事宜奏折</p>
陛下圣安:</p>
臣所辖之地,前呈献之红薯与土豆,今获大丰收,景象殊为壮观。</p>
土豆亩产约至三千斤,红薯亩产竟达五千斤,对比水稻亩产百余斤,红薯、土豆性喜温暖,于南方地域通常可种植二至三次。此乃旷古未有之佳绩,此诚上苍眷顾、圣恩浩荡之征也。</p>
此二物生命力旺盛,不择地而生,耐旱抗逆,且营养充盈,足可饱腹。</p>
臣窃思,若朝廷收购,利处众多。</p>
可纳为军饷,充实军旅粮仓,强我雄师;</p>
亦可赈济灾区,解百姓饥馁之苦,显陛下爱民如子之仁心。</p>
更可留存部分为种,培育新苗,广植四方,福泽天下。</p>
尤为一提者,此红薯与土豆之发现及秧苗培育,乃筱家母女之功。</p>
此母女即先前敬献火炕之法者,聪慧善良,心怀社稷,实乃民间贤才。</p>
臣恳请陛下恩准,速定收购之策,使物尽其用,民受其惠,亦彰朝廷奖掖之功,激励更多贤能之士效力家国。</p>
臣不胜惶恐,恭呈此折,敬待陛下圣裁。”</p>
这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之中回荡着,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和庄重。</p>
而后,小皇帝命小太监将筱欢颜手书的各类法门纸张呈于大臣们观览。</p>
冬璃始终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当听到红薯和土豆的时候,她脑里立刻就联想到了之前干娘和姥姥给自己展示过的那些新奇农作物,内心不禁涌起一阵喜悦之情。</p>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仅仅只是过去了短短数月而已,未曾想干娘与姥姥竟然就能够取得这般惊人的成就,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p>
只见她微微低下头,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说道:“陛下,微臣有一件事情还未曾来得及向您禀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