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姚轻笑一声,“你也说是旧制,已然不合时宜,大秦不为复刻,反之亦然,它将会是古往今来不曾有过的帝国!尔等可为大秦添砖加瓦,不可乱我大秦根基!”</p>
沈姚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合则留,不合即去,我大秦不会强人所难,来去所需银两可自行领取……”</p>
底下的人能从万人中脱颖而出,也不是泛泛之辈,这样的机会以后也不会有了。</p>
沈姚见他们在犹豫,便抛出橄榄枝,“其实你们不用考虑这么多,大秦与你们各取所需,百家学说都有纰漏,极易被人攻击,不如将优点发扬光大,儒家教育、墨家工术、道法自然、法家严吏、农家饱食……皆为民,各司其职,可好?”</p>
“而且……”</p>
“而且什么?”</p>
“而且大秦博士学府有利于百家之藏书,《墨经》中提到小孔成像,那墨家弟子就不想知道后续发展吗?《鲁班书》中提到的发明创造,又有几人掌握?你们可听说过‘千里船’、‘木牛流马’?还有农书《齐民要术》,医书《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p>
这些好东西引起了众人极大的兴趣,他们两眼放光,试探性地询问:“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吗?”</p>
“光看怎么够?我们倾囊相授,入了大秦,便是大秦的臣子,有了这些,诸位可扬名立万……各家前途光明、流芳百世……”</p>
无论是为名利还是为百姓,沈姚的这套说辞都适用,看着他们在底下交头接耳,沈姚又添了一把火,“机会难得,时间有限,你们要是不愿,那就从中等里再选了……”</p>
说完沈姚就要走,底下的人立刻将其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p>
农家弟子既不是大字不识的普通农民,也不是深谙地方治理之道的官员,他们最容易心动。</p>
“我当然愿意,弟子农家刘黑夫……”</p>
“还有我!我……兵家王惊……”</p>
……</p>
现场弄得像是搞跟超市促销的……</p>
面试结束后,众人陆续走出大殿,纷争却没有停止。</p>
“你们墨家确实要好好改改,毛病不少……”</p>
对方淡淡说道:“是要像你们学习,吾日三省吾身……”</p>
“这句话哪里错了?”</p>
对方拉长音懒懒答道:“没错……但我们墨家讲的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务言而缓行,虽辩不听’,这么多年,总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也没见你们改啊?”</p>
“你……你……”儒家学者顿时火冒三丈。</p>
走在后面的先生悄悄凑了过来,“这愤恨,几乎全无用处……”</p>
这股气堵得不上不下,先生与沈姚径直走开,不再多说一句。</p>
回去的路上</p>
先生道:“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p>
沈姚想了半天,“可能是祖传的吧?”</p>
先生没有回话,只慢慢走着……</p>
“那先生后面可愿给他们上课?不然只教如何识字也行。”</p>
“识字?”</p>
“对,有注音识字法,跟外国那些字母有关,能解决大秦子民文盲的问题。”</p>
先生回忆起了过去,“我至今分明记得那时汉字要西化……后来……”</p>
“汉字没有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辅助工具……”</p>
他喃喃自语:“哦……好……”</p>
“我知道先生那时赞同汉字拉丁化是激将法。”</p>
先生扭过头,好奇问道:“为什么?”</p>
“因为您曾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得以通行,就用的是这个方法……”</p>
“都留下来了?我平素是不善多言辞的,故而写下这三两句闲词,依稀记不大清楚了……”</p>
“没事,我们都记得,先生的怼人话术真是一流。”沈姚边说边点头,“但是,先生,您和猪是怎么打架的?”</p>
沈姚在后面看到先生忽的顿住,慢慢抬起头,45°仰望天空,一声叹息来自胸腔……</p>
喜欢大秦帝国:嬴弟,看这张蓝图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嬴弟,看这张蓝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