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雕梁画栋、庭院深深的祝府之中,祝英台的心中正谋划着一场惊世骇俗的冒险。自幼,她便对那书院里的朗朗书声、夫子的谆谆教诲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可封建礼教的枷锁却无情地将女子禁锢于闺阁之内。然而,祝英台岂是那逆来顺受之人,她决心冲破这束缚,女扮男装踏上求学之路。</p>
她轻手轻脚地潜入兄长的厢房,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与兴奋。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衣物摆放得整整齐齐。她的目光迅速扫过衣柜,最终选定了一套月白色的书生袍。那衣料柔软而细腻,触手冰凉。她小心翼翼地将长袍从衣架上取下,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接着,又挑选了一条黑色的腰带,紧紧地系在腰间,勒出了几分英气的身姿。这腰带的系法,她曾在暗中观察兄长许久,才得以熟练掌握,此刻亲手操作,虽略显生疏,但也有模有样。</p>
站在铜镜前,祝英台深吸一口气,开始着手改变自己的容貌。她将一头如墨般的长发轻轻拢起,高高地盘成男子的发髻。可那发丝太过柔顺,总是有几缕调皮地散落下来。她皱了皱眉头,从桌上拿起一根木簪,狠狠地插入发髻之中,将头发固定住。随后,她拿起炭笔,对着镜子仔细地描绘着自己的眉毛。她的手微微颤抖,毕竟这是她从未有过的尝试。但一想到书院里的知识在向她招手,她又坚定了起来。慢慢地,原本纤细的眉毛变得粗浓,为她增添了几分男子的硬朗。为了让自己的面容看起来更加立体,她还巧妙地在鼻梁和脸颊两侧打上了淡淡的阴影,这阴影的技巧,乃是她从府中的戏子那里偷学而来,如今派上了用场,竟让她的脸有了几分男子的轮廓感。</p>
为了让自己的举止更像男子,祝英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她努力模仿着兄长走路的姿势,刻意迈着大步,让步伐显得沉稳有力。同时,她还压低了自己清脆的嗓音,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说话的语调。“在下祝公子,有礼了。”她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说道,起初声音还有些生硬,但经过多次尝试,已逐渐自然。她还学习了男子行礼的姿势,从拱手作揖到弯腰鞠躬,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标准无误。</p>
她深知,仅有外表的伪装还不够,还需有一个天衣无缝的身世背景。于是,她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编造出了一个远方书香门第因家族变故前来此地求学的故事。她给自己取名为祝子轩,字文远。她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反复练习着自己的签名,那笔画从最初的轻柔稚嫩变得刚劲有力,直至与男子的笔迹毫无二致。为了让这个身份更加真实,她还虚构了家族中的一些人物和经历,如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早逝的兄长等,并将这些细节一一牢记于心。</p>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祝英台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男子必读的经典书籍,从《论语》到《史记》,她逐字逐句地钻研,力求在学问上也能与男子一较高下。她常常在烛光下诵读经典,直至深夜,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唯有书中的知识才是她的追求。她还暗中留意男子们谈论的诗词歌赋和时事话题,将那些观点和见解默默记在心中,以便日后在书院中能够应对自如。她会在兄长与友人谈论学问时,躲在屏风后偷听,然后回去仔细思考他们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