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我是怎样的人,孩子便是怎样的“影”4(1 / 2)

反思成长,共同进步</p>

(一)正视自身不足</p>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我愈发深刻地意识到,审视自己性格和行为习惯中的不足,是助力孩子更好成长的重要开端。</p>

就拿我的性格来说,我有时过于追求完美,总希望事情能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容不得一点瑕疵。这看似是对事情认真负责的表现,可实际上却给孩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记得有一次孩子做手工,本来开开心心地在创作,可我在一旁看着,不自觉地就开始指出这里不够精细、那里颜色搭配不太协调等等,原本愉悦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孩子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又哪里没做好被我指出问题。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完美主义倾向可能在一点点磨灭孩子对创作的热情和自信心,让他做事时变得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去尝试新的想法和做法。</p>

在行为习惯方面,我也有着拖延的毛病。总是想着先把一些琐碎的小事处理完再去做重要的事,结果常常是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重要的事被拖到最后只能匆忙完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写作业时也会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况,一会儿摆弄摆弄文具,一会儿又发呆走神,不能专注高效地完成作业。而且我还发现自己在情绪管理上存在不足,遇到烦心事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容易变得急躁,虽然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但偶尔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让孩子受到惊吓。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面对类似的紧张氛围时,也变得焦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p>

我深知这些自身的不足,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若不加以重视和改变,很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正视它们,努力做出改变。</p>

(二)积极引导改变</p>

既然已经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对孩子产生的影响,那接下来就要付诸行动,积极引导孩子做出改变,同时自己也要努力修正,与孩子一同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优秀。</p>

针对我过于追求完美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表达方式。当孩子再做事情时,比如画画或者搭建积木,我不再急于指出那些所谓的 “不足”,而是先去发现和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像 “宝贝,你这幅画的色彩搭配真的很有创意呀,让人看着感觉特别舒服呢”“哇,你搭的这个城堡好有想象力哦,要是再加上这个小旗子就更完美啦”,用这种先肯定优点再委婉提出一点小建议的方式,让孩子既能感受到我的认可,又能愉快地接受改进的意见,慢慢恢复他做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p>

为了改掉自己拖延的习惯,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把每天要做的事,无论是学习任务还是娱乐活动,都按照重要程度和时间先后合理安排好。每完成一项任务,我们就互相给对方打个小勾,看着一个个任务被顺利完成,那种成就感会激励我们继续保持专注,不再拖延。而且我还会和孩子互相监督,要是谁出现了拖延的情况,就要给对方表演一个小节目或者讲一个笑话作为小小的 “惩罚”,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克服拖延的毛病。</p>

在情绪管理上,我努力学习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当感觉自己快要生气或者急躁的时候,就先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去处理事情。同时,我也和孩子坦诚地交流,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它,不能让情绪伤害到别人。我们还一起约定,要是发现对方情绪不对了,就互相提醒,给对方一个拥抱或者说几句安慰的话。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我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也能学会正确应对情绪波动,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