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定律,叫巴莱特定律,也就是俗称的二八法则。它指的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即20%左右,余下的80%左右尽管占大多数,但却是次要的。</p>
二八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管理学、心理学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在管理学中,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它20%的项目;在心理学中,则被认为是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p>
在日常生活中,二八法则更是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富人占20%,穷人占80%;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被人支配,等等都是如此。</p>
所以,很多人进入社会以后,便开始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上进,希望自己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那少数的富人,脱离穷人的命运。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很多事总是事与愿违。</p>
经过多年的折腾和拼搏,猛然回头,却发现自己依然还是穷人,那沮丧、不甘的心情溢于言表,然后要么颓废不堪,要么仇富仇官,要么继续折腾,直到自己老得走不动为止,也要拼尽全力闯出一条血路。</p>
很多时候,为什么你越是努力,富贵距离你却是越遥远呢?你总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够努力,是运气不好,是选择不对,就像古人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很少反思外界环境与自己的内在联系。</p>
其实,离开自身,放眼周遭,深度分析就会发现,有一种贫穷是被设计好的,根源在自己身上,也在别人身上,是两方面叠加的结果。自己是内因,别人是外因,内外结合下,才有了财富越来越远的结果。</p>
有时候,看似给你的是好处,实际上是挑起了你的欲望,让你在欲望中迷失,在欲望中沉沦。一个人一旦被欲望控制了,便容易陷入攀比的泥潭。不管自己是不是拥有,都会花费代价去获取,从而陷入窘迫中。</p>
托尔斯泰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来唤醒人们不要被欲望迷惑自己,不要认为得到越多就会越幸福。可惜的是,直到今天,依然还有人执迷不悟。幸不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自己知不知足。</p>
得到得多,物质生活固然更美好,生活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富足和无忧无虑。拥有大房子和豪车就幸福了吗?就是富裕吗?不是的,要看你得到这些的同时失去了什么?如果失去健康和负债累累,那就是贫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