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自信,不是靠抵制获得的(1 / 2)

生命的启示 苍柳 1664 字 1个月前

人虽然被困于蓝色星球,暂时没有办法脱离出去,但与被困于笼中的鸟、缸中的鱼和园中的虎不同,人依然可以接触到很多东西。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的差异,都能让人得到不一样的感悟。</p>

井中的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大;夏日的蝉,并不知道秋日的叶和冬天的雪。所以它们会大放厥词,自以为高深莫测,沾沾自喜那可怜的认知。是狂妄、也是无知,只看到一角,却总以为别人不如它。</p>

自信,是建立在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上,能对比出各自的优缺点,并能利用己身的优点去获得成功。自信是在两厢对比下,以以己之长攻他之短,能取得成功或实现自己预定的计划或目标。自信不是盲目乐观。</p>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和焦虑,甚至失去自信。于是,有人认为导致这种不安、焦虑或失去信心的情绪是挑战和困难带来的,便抵制它们的出现。</p>

然而,自信并不是通过抵制这些情绪获得的,而是通过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建立和维护的。自信,必须建立在对本身事物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本身事物的建立和维护,并使它在对抗中能占据上风。</p>

随着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一些洋节也走进了普通人群中,更有商家为了利益而推波助澜。于是,过洋节的人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些所谓的“专家”和上位者深感不妥,认为这样会有损传统节日威望。</p>

比如说西方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就成为商家大肆宣传的节日,许多年轻人自然也就愿意过这样的节日。平安夜当天,有些街道是人潮涌动,相比春节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还是在不放假的情况下。</p>

洋节的兴起,让“专家们”和上位者感到深深的恐惧,认为这让传统节日蒙羞,于是号召或者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各地不要过洋节,去抵制洋节的存在。用他们的话来说,抵制洋节,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p>

这样的认知可谓莫名其妙,之所以有些人愿意过洋节,是因为洋节带给他们一种节日的氛围感,而不是对洋节的崇拜。洋节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个人和商家慢慢烘托下,才有了如今的场面。</p>

这是商家或个人的问题吗?不是的。归结到底,还是某些“专家”和“上位者”造下的孽。曾几何时,如春节的“炮竹声中一岁除,新年万物都复苏”的场景,被钉上环境污染和陋习的标签,年味越来越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