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趋善避恶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往好的方向靠近,就是为了得到好的回报。如果善恶没有报应,那为什么要去行善做好事呢?</p>
只是这世间,真的就是行善就有善报,作恶就有恶报吗?现实中人们看到的往往不是那样的。多少行善做好事的人穷困潦倒生活困顿,总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多少作恶干坏事的人锦衣玉食潇洒一生。</p>
颜回有高尚品德,却常常吃不饱饭,早早就死掉了。盗跖天天杀人,割人肝,吃人肉,却是长寿而终。多少品行不端、违法乱纪之人,终身安逸享乐、富贵优越;多少公道正直、循规蹈矩之人,反倒是生活艰难、遭遇灾祸。现实令人唏嘘。</p>
关汉卿更是借窦娥之口发出一段愤怒的控诉:“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愤懑正反映了现实,善不一定有善报,恶不一定有恶报。</p>
人之所以行善,是被某些人或者某种信仰所影响,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即便今生没有得到结果,来生也会得到结果。但对于不相信前世今生的人来说,为什么要行善呢?</p>
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也就是说,你温饱解决了,生活安逸了,但是没有教养,没有善良,没有同情心的话,那与茹毛饮血的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人是万物之灵,善良让人高贵。</p>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呢?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善恶都是相对的概念,本就没有固定的概念。于你而言可能是善的,于他而言就可能是恶的,那善恶就难以真实判断了。</p>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人之所以认为有美,是因为丑的存在;之所以认为善,是因为恶的存在。但美丑、善恶都只是站在自己或利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p>
唐人以胖为美,胖就是真美吗?今人以瘦为美,瘦就是真美吗?如果都是美,那么美的定义在哪?为何又会有不同?是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还是人心目中的认知表示了变化?但个体的人还是没有变化。</p>
正如有人向你借钱,按期归还,这本就是正常的诚信交往,是应该的,不是什么善。但有一天,有人同样找你借钱,却是逾期不还,伤害了交往诚信的原则。于是他便成了恶人,而诚信借钱的成了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