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佛教兴起,道教兴盛,饮茶又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道家认为,茶可以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达到长生不老;在佛家看来,茶可以帮助禅定入静。姑且不论茶是否真的有这些功效,佛道两家客观上确实促进了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p>
到隋朝时,饮茶不再只是上层社会的事情,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下层百姓也可以饮茶,社会中形成全民饮茶的习惯。同时,这时的饮茶也不仅是局限于茶的药理作用,这也就代表着到这时,中国茶文化已经正式确立。</p>
当然,隋朝时全民饮茶,大多数人还是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的。直到780年,陆羽着《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p>
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茶书大量问世,比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文人们崇尚饮茶,大量关于茶的文学作品也纷纷诞生,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就在2000首以上。我们熟悉的杜甫、白居易、范仲淹等人都是品茶行家,他们客观上也带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p>
此后,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代的“宫廷化”、“文人化”,元代的“简约化”,到明清时,茶文化已经十分繁荣。直到现在,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对于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是英国茶文化、韩国茶文化,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起源于中国。</p>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是茶的从无到有,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精神文化的发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结晶,这才是中华茶文化最珍贵的地方。</p>
最近接了个代言,关于茶叶的发源地,开发旅游项目,那个看着简单,表情不到位和了解不到位,宣传片都要重拍。</p>
实景拍摄,那里景色宜人,随处可见的淳朴民风,一片片菜园绿油油的,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p>
江南茶区的区域范围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的中北部、安徽长江以南、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广大种植区域。</p>
地势: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p>
气候: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在南部广东福建一带,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60%-80%,秋季干旱。</p>
光照:年平均气温在15度到18度之间,无霜期天数在230~280天之间。</p>
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酸碱度ph值多在5.0~5.5之间。</p>
茶树类型</p>
大多是种植灌木型茶树,以中叶种和小叶种为主。</p>
茶树品种</p>
主要有鸠坑种、龙井43、浙农12、福云6号、政和大白茶、水仙、肉桂、福鼎大白茶、祁门种、上梅洲种等。</p>
爷爷上午给小寒讲述了其中一部分,后面的分三天讲。</p>
接下来听爷爷讲述了另外的一部分内容,大意就是茶的产地不同,喝起来感觉各有差异。</p>
安溪人,真好礼,待人接客先泡茶。形色水味甘醇韵,品茶聊天成贯例。2、西坪山,发观音,闻世士让与魏荫。南山北山大宝山,人勤地灵换黄金。</p>
3、旧时代,人爱笑,茶叶不如菜豆叶。当今社会要宝惜,好茶相争买不着。</p>
4、依山时,靠地利,节季无闲万留意。姑娘采茶蜂采蜜,茶农炒制有志气。</p>
5、泡茶具,洗清气,滚水冲泡清香味。关公巡城会刘备。韩信点兵取胜利。</p>
6、搞经济,研好茶,拳头产品占优势。带领各业齐发展,脱贫致富兴大家。</p>
7、炒好茶,先管青,发酵准确无误时。刹青揉捻烘焙机,速包平板演杂技。</p>
8、新世纪,春风涌,茶都繁荣世贸扬。产销两旺生意好,国际国内兴茶商。</p>
9、赛茶王,超水平,经验科研真竞争。本山毛蟹黄金桂,观音飘香鼎芳茗。</p>
10、乌龙茶,绿色味,天然饮料兴科技。消油止渴降暑气,小康生活乐无比。</p>
只是简单的一些,听完才知道原来一种茶就有怎么多的门道,一旁快要睡着的白墨被爷爷叫醒。</p>
小子,刚刚我说道那里了?一脸懵逼的他努力想想。</p>
安溪铁观音的产地及其种植环境,为了生活进行创新销售,宣传家乡之美景,让留守在农村的守村人增加希望,也振兴乡村经济发展。</p>
不错,看来你睡着还可以学习,话语间厨房传来声音,12点吃饭了。</p>
这是一桌淮阳菜,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江苏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菜谱功效:补虚养身调理,气血双补调理,营养不良调理,产后恢复调理。据《山海经》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淮安名厨田树民父子以鳝为原料,可制作108样佳肴,即着名的“全鳝席”。而软兜鳝鱼则是鳝鱼席中的精品。“兜”字是指以前余鳝时将鳝鱼装布兜,再经精加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