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招娣嫁过来之前就听说过,三嫂家的大闺女住在娘家跟秀才姥爷念书,就对这个小女娃很好奇。</p>
说起来,这事附近几个村子就没有不知道的。</p>
为啥?</p>
自然是因为乡下就没听过谁家会送女娃去读书的,就算是男娃念书的也寥寥无几。</p>
这事听着就透着一股新鲜劲,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给传开了。</p>
多是觉得宋家人脑子糊涂,家里不是没有男娃,就算要培养也该让男娃念书才是,干啥这么看重一个注定要嫁出去的女娃?</p>
难道还指望山鸡变凤凰,将来嫁个城里人不成?</p>
笑话的人不在少数。</p>
然而苦水里泡大的张招娣却非常羡慕三嫂家的这个小女娃,小小年纪就走上了一条跟其他农村女娃不一样的路,说不得将来真有什么造化呢。</p>
她早就打定主意,要跟三嫂一家搞好关系,尤其今日一见,感觉悦然跟村里女娃果然不一样,心里更坚定了抱大腿的决心。</p>
故此,这会听到大嫂在背后说酸话,不由笑道:</p>
“枝枝长得可真标致,又识文断字,将来肯定差不了!“</p>
马氏不由白了她一眼,这老四媳妇怎么刚嫁进来就替三房说话了,她原本还想着拉新媳妇站在她这一队呢,哼,老三媳妇下手可真够快的啊!</p>
冷燕娘:我没有,我不知道,大嫂你可不能冤枉我。</p>
老宋家四个儿子可算都娶上媳妇了,老两口着实松了一口气,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都挤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是非也不少。</p>
“奶,不要把我卖给绣庄,周婆婆说再过半年我就可以绣小件的东西去卖了,卖的好了一副绣品能换四五百文呢,这可比绣庄给的多。奶,你就再给我半年时间,倒是我一定好好绣花给家里赚银子。”</p>
傍晚归来的林大丫从她娘口中得知早上发生的事,当即就冲到正房跪倒在老刘氏跟前哭诉起来。</p>
心里却恨死四叔与她奶了。</p>
她这么辛苦学绣技可不是为了给家里赚钱,不过为了不卖身,就势必要让家里得一点甜头。</p>
“谁说要卖你了?你四叔说只是一个做工的契书,不是卖身。一个瞎眼的老绣娘能教你什么,我看啊,你还是正经去绣庄里跟那里的绣娘学还快一点。”</p>
老刘氏可不想等半年,眼前就能拿到银子干嘛要等半年,有着半年时间,家里都存下三两银子了。</p>
家里存粮本就不多,又新添了一个新媳妇,四个儿子四个孙子都是喂不饱的饿狼,就是再节省着吃,不到秋收库房里的那点粮食就给造光了。</p>
本来老头子还说带几个儿子去县里找活干,挣几个铜板补贴家用,现在大丫一个月就能挣五百文,有这样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还瞎折腾什么。</p>
往年老头子也不是没带儿子出去过,却都没挣几个钱,有一次还因受伤搭了不少钱进去。</p>
所以大丫是一定要送去绣庄做活的。</p>
宋四郎闻声赶来解释道:“大丫,四叔真没骗你,不是卖身,只是签一个做工契书,五年十年都可以,你现在年纪还小,就签个五年的吧,期满后十五岁刚好可以说亲,啥事都不耽搁。这几年就好好在里面学手艺,倒时还能凭这个嫁个好人家呢。”</p>
“我不去,我要跟周婆婆学!”宋大丫倔强地道。</p>
镇上的这家绣庄她可是略知一二的,虽然没要求卖身,却跟卖身没什么两样,一旦签了契约,就不能轻易离开,一年能放你回来一两次就算好的。</p>
哪有跟周婆婆学的轻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