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娘上前扶着她进院门,当即就接话道:“阿娘您也是,这么老远的,也不说叫辆牛车,实在不行,你干脆搁家待着,等他们几兄弟回去的时候,我叫他们带点好菜给您吃……”</p>
“带啥带?阿娘她又不是不能走!”</p>
大舅不悦道:“过来这边待两天能咋地?她想吃啥就自己夹。”</p>
二舅母一看到方老婆子身上穿的好衣裳,眼珠子瞪得溜圆。</p>
咋咋呼呼道:“大姐家这是发达啦?给老太太买身这么好看的衣裳,阿娘前儿还说,总觉得身上凉飕飕的。看来今儿还真来对了,大姐这么有孝心,定也少不了置办一身两身的……”</p>
方老婆子虽说看不上大儿媳妇,却还是护上了。</p>
微微弯下腰,够着老亲家面前的凳子一拉,朝招呼她乖孙女儿坐了上去。</p>
一只手在口鼻处挥了挥,一脸嫌弃道:“雨桐,快过来这儿坐,这都是些啥人呀?浑身冒酸气儿,熏死个人了!”</p>
二舅母是个放得下脸的,闻言也不觉得害臊,反而伸手摸了摸她手臂上的衣裳。</p>
仿佛生怕她耳聋听不到一般,加大声音问道:“承宗他阿奶啊,您这衣裳好看呀!这是哪个有孝心的女儿给您买的?多少银钱来着?也叫大姐给咱家老太太买一身……”</p>
方老婆子丝毫没给她面子,重重从她手里拽走自个儿的衣袖,得瑟道:“这衣裳?一般人可买不着,这可是我家雨桐从城里给我买的!“</p>
“话说这人呀,就得有自知之明,可不能一看到别人有啥好东西,就嚷嚷着想要。”</p>
“有那能耐,便自个儿去挣,没那能耐就老实憋着,省得到时一不小心得了红眼病,好处还捞不着一丁点儿……”</p>
“承宗他二舅母,你说是不是?”</p>
二舅母脸色白一阵红一阵,最后头一扭,回自个儿位置上喝茶去了。</p>
方雨桐老实坐着,恰起耳朵纯纯听热闹,一句嘴也没插。</p>
有他们这一大家子打底,喜欢拈酸吃醋的大堂姐,都没那么惹人生厌了。</p>
三舅母没进堂屋,直接在院里招呼着那些个娃子们。</p>
这个要喝水,那个要吃东西,时不时你争我抢一下,还得“哇哇”哭上几声……</p>
不到一炷香时间,桌上的吃食就没了,陶壶里的水也空了。</p>
引得好些村里来帮忙的乡邻窃窃私语,都看不上这一大家子。</p>
几个舅舅坐在上礼那桌,吃着瓜子聊着闲天。</p>
来个人上礼,就凑过去看,却半天也不掏自家的礼钱出来。</p>
有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看不过眼,打趣道:“舅舅们的大红封呢?赶紧掏出来,就算到不了我手里,给咱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开开眼也好啊。”</p>
大舅这才抠抠索索地掏了个布袋子出来,“随……随二百文。”</p>
“舅舅们大气嘞!”</p>
那毛头小子竖起个大拇指,意有所指地笑了笑……</p>
二百文的红封,确实不算小,但也大不到哪儿去,只能说中规中矩,就舅舅这个身份来说,不算啥重礼。</p>
更别说,他们还带了这么一大家子过来吃。</p>
不一会儿,两个姑姑也回来了,几个舅母便挤去了上礼那桌,想先看看她们两家随的礼大不大。</p>
那神情,是既怕自家给多了吃大亏,又怕自家给的比人家少太多,再没了面子。</p>
“二百六十文……”</p>
“我们也是二百六十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