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拜别(1 / 2)

“母后,孩儿不孝,又惹母后生气了。</p>

可是,儿子是大乾的皇帝,这个时候,岂能吝惜自身?</p>

疫区人心不稳,随时都会爆发大规模的暴动。如此,牵累的将是整个大乾的安危。”</p>

“陛下此言差矣,稳定局面自有军队,陛下乃国之根基,岂可轻易涉险?”</p>

太后无论如何也不能认同慕倾羽的想法。</p>

“疫情怎可用武力镇压?如此一来,朝廷会失了民心。</p>

届时,只会爆发更大规模的民变,社稷倾覆亦是一夕之间啊。”</p>

“这么多官员,皇室亦有宗亲,派谁去不行?哪儿有让陛下亲往险境的道理?”</p>

太后越说越生气,方才还大好的心情,现在简直无法形容。</p>

“那母后告诉儿臣,派谁去合适?</p>

如此危境,官员儿臣已派了一堆,不缺一二品的大员,根本不够分量。</p>

皇室宗亲,母后以为谁愿前往?儿子即便强行将人支过去,也定是应付差事,躲得远远的。</p>

届时为了自身安危,将恐慌想要外逃的百姓镇压个干净,朝廷威信与颜面何存?”</p>

谈论政事,太后自是说不过慕倾羽。</p>

不过,他再如何能辩,在太后看来皆是歪理。</p>

“那陛下回答哀家,如若陛下染上疫病,有个万一,朝廷和社稷该怎么办?”</p>

虽还是借着家国社稷之名,太后终究问出了一个母亲最纠结的问题。</p>

慕倾羽轻叹了口气:</p>

“太子已经十岁,天资聪颖,实乃人君之选…”</p>

“陛下亦知太子才十岁!…”太后激动地打断了他的话,“他才十岁,如何当得起天下之责?”</p>

“所以孩儿才来求母后,儿子知道,母后有这个能力,在太子亲政前,定能稳住朝局。</p>

太子尚有数年便长成了,他定会是个好皇帝。儿子不孝,今日只能将太子托付给母后了。”</p>

慕倾羽亦很是激动,眼里闪出了泪花。</p>

“你…混账!…”太后气得顾不得体面,直接开了骂。</p>

“你今日未着龙袍,既是来后宫请安,还请成这般模样,哀家便是骂了!</p>

你既是皇帝,亦是哀家的儿子。我大乾以孝治国,你身为皇帝,如此忤逆不孝!</p>

太子是你的儿子,亦是你的储君,教育他成才为君,乃是你的责任,你怎可抛给哀家?</p>

你抛下幼子,不尽为君为父之责,是为不仁不义。</p>

你这不仁不义不孝的东西,你今日若离宫,哀家只当没你这个儿子!”</p>

慕倾羽被骂得一言不发,可他一点也不生气,心里只有愧疚和哀伤。</p>

他默了片刻,终是起身跪在了地上。</p>

“孩儿确实不仁不义,忤逆不孝,母后骂得句句都对。”</p>

太后一时有些愣怔,她这个儿子平素只会跟她顶嘴,从没这般乖顺过,她此时异常心慌。</p>

“可孩儿别无选择,只望母后保重身体,切莫气坏了身子。</p>

儿子此去,定会照顾好自己,活着回来见母后。</p>

可若有个万一,母后千万不可为儿子忧伤,儿子的身后事便拜托母后了。”</p>

“你!…你这个…”太后气得骂不出,亦骂不动了。</p>

“孩儿拜别母亲,谢母亲养育之恩!”</p>

慕倾羽未再唤太后,而改称母亲,长叩三拜而下。</p>

这三拜之下,没有皇帝和太后,只有儿子与母亲。</p>

慕倾羽拜完,已忍不住眼泪,可他抬头起身前,便悄悄拭去了。</p>

起身后,他便转身出了慈宁宫正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