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闻言大喜,心中萌生了考察的念头。</p>
他先让弘暄背诵《论语》,果然一字不差。</p>
雍正又想着《论语》言辞简约而意义深远,估计弘暄只是囫囵吞枣地背下,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于是便只询问其中的道理。</p>
没想到弘暄对于圣贤事迹、求学之道、仁德之政,乃至礼乐治国都能讲述一二。</p>
虽然讲述得不详尽,但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p>
雍正更加震惊,原以为先前的见识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弘暄给了他更大的惊喜。</p>
雍正心中满是满意,转头看向坐在紫檀黄花梨榻上的沈眉儿,高兴地说道:</p>
“眉儿,你给朕生了个好儿子啊!”</p>
沈眉儿抿嘴一笑,给了雍正一个娇嗔的眼神:</p>
“皇上这是什么话呢?难道暄儿还不是臣妾一个人生的吗?都说儿子像父亲……”</p>
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微微泛红:</p>
“若不是有您这样英明神武的皇阿玛,哪来暄儿、静和这两个小家伙……”</p>
沈眉儿巧妙地称赞了雍正一番,毕竟儿子再聪明也需要雍正的关注和发现才行。</p>
若是和五阿哥一样,放在圆明园里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再博学又有何用呢?</p>
所以她还是希望雍正认为阿哥的出色都是他的功劳,这样他才会更加重视和关爱于六阿哥。</p>
果然皇上被沈眉儿的话逗得心花怒放,哈哈一笑,温柔地拉起她的手道:</p>
“眉儿说得极是,朕的阿哥,自然是出类拔萃,远胜常人。”</p>
喜悦之余,皇上又慷慨陈词:</p>
“也不必费心给暄儿找什么师傅了,朕要亲自教导他。</p>
暄儿这等天资,万一被那些朝臣带偏了可就糟了。”</p>
沈眉儿心中自然为儿子们筹谋深远,她微微蹙眉,略带犹豫地说:</p>
“皇上才情出众,文武双全,骑马、射箭、读书习字样样精通。</p>
只是皇上日理万机,还要忙于朝政,恐怕难以分身啊。”</p>
“无妨,为了暄儿,朕再辛苦也是值得的。”</p>
皇上正在兴头上,大手一挥,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p>
沈眉儿见皇上如此重视弘暄,心中自是欣慰不已。</p>
弘暄本就聪慧过人,如今又有皇上亲自教导,若能持之以恒,勤练不辍,必能在皇上心中留下深刻印象。</p>
对他日后争夺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也是大有裨益。</p>
她低头看了一眼弘暄,只见他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心中不由一乐:</p>
“这孩子……”</p>
分明是听到了风声,早有预谋,不愿让旁人教导,今晚才故意如此表现,做出这番行径。</p>
当真是机灵,不愧她平日里悉心的教导。</p>
自此之后,皇上每日早朝结束后,都会来接弘暄去文华殿,亲自教授他《四书》《五经》及史书等典籍。</p>
同时,还为弘暄挑选了朝中亲近大臣的公子作为侍读官伴读。</p>
巳时,侍讲官会对所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之后皇上再亲自教弘暄练习书法,每日需写一百字。</p>
皇上的书法师承董其昌,用笔灵动,格调高古,笔画穿插清爽悦人神志,清淡中见幽远,娟妙中含虚和,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p>
“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字高”,颇有魏晋风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