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政变前夕(1 / 2)

甄嬛骤然听得这样一句,心中猛地一颤,却不知自己何处触犯了忌讳,慌忙跪下道:</p>

“嫔妾惶恐,不知犯了什么错处?还请太后明示。”</p>

太后目光锐利盯着她的面庞,冷冷地抛下一句:</p>

“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以妾妃之身干预朝政。”</p>

甄嬛一惊之下脸色霎时变得雪白,连忙俯身叩首道:</p>

“不知太后为何如此说,嫔妾实在是不敢犯下这样的死罪啊。”</p>

太后斜睨了她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p>

“还要狡辩吗?敦亲王一事,你在其中究竟参与了多少?”</p>

甄嬛心中纷乱如麻,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沉默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开口:</p>

“嫔妾虽然年轻识浅,但也深知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只是世事无常,往往不遂人愿。”</p>

太后缓缓坐直了身子,她的语气并不严厉,但眼角的皱纹在肃穆的神情下显得格外深邃,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感。</p>

她淡淡地说道:</p>

“并非是上天不肯遂人愿,只怕是有人心怀不轨,妄图逆天而行!</p>

恭定公主之事、华妃复位,还有那追封太妃的决策,哀家倒是未曾料到,你莞贵人竟有如此手段!”</p>

甄嬛一听,连忙磕头如捣蒜,急切地解释道:</p>

“追封温僖贵太妃乃是朝臣们的提议,旨在安抚敦亲王之心。而复位华妃,则是为了稳住年羹尧。</p>

太后明鉴,敦亲王与年氏一族,实有不臣之心啊!”</p>

太后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却并未再多言,只是冷冷地吩咐道:</p>

“莞贵人妄议朝政,虽有皇帝宠爱你,但哀家却不能容忍此等行径。</p>

着褫夺封号,在绥寿殿外跪上一个时辰,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以儆效尤。</p>

若再有下次,哀家绝不轻饶,当心你甄家满门!”</p>

太后虽然只是褫夺了甄嬛的封号,并未降位,到底还是顾念着皇帝那边的宠爱。</p>

但这一惩处也在宫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众人都在拭目以待,等着看后续的发展。</p>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雍正第二日便亲临碎玉轩,对甄嬛进行了好一番安抚。</p>

此后,他又连续三夜留宿碎玉轩,令后宫众人惊愕不已。</p>

宫中议论纷纷:</p>

“甄贵人虽不得太后欢心,但在皇上面前的恩宠和体面,却仍旧是这后宫中独一份的。”</p>

......</p>

端午佳节过后十余日,暑气渐渐攀升。</p>

即便是养心殿中有三五位宫女们轻摇着羽扇,也难以驱散那缕缕热浪。</p>

雍正便下旨让宫眷亲贵一同前往圆明园避暑,以求清凉。</p>

太后向来不曾踏出紫禁城半步,故而后宫之中,唯有那些深得圣宠的妃嫔有幸随行。</p>

一行人抵达圆明园,早有内务府官员和总管太监将一切安排得妥当周全。</p>

一切如旧,雍正下榻于九州清晏,皇后则安居长春仙馆,华妃被安排在方壶胜境,端妃前往四宜书屋,齐妃则居于万方安和。</p>

沈眉儿住进了平湖秋月,富察仪欣住处是映水兰香,甄嬛在杏花春馆安顿。</p>

新来园子里的敬妃则择了镂月开云作为休憩之所。</p>

其余众人,依旧散布于镜绿轩、烟雨斋、敷春堂、舒卉亭、含光楼、涵秋馆、蔼芳圃、来薰室、喜雨山房、水心榭等各处。</p>

这段日子,不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后宫之中,都弥漫着一种压抑而沉寂的氛围,仿佛是大风暴来临前的片刻宁静。</p>

在圆明园的悠长暑日中,时光似乎变得冗长而无聊,连时间都仿佛失去了意义。</p>

唯有六月温宜公主的生辰宴热闹了一番,为这沉闷的时光增添了一抹亮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