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轻易不过问后宫之事,可一旦出面就是看不过眼的大事。</p>
直接废除了一宫主位。</p>
加之莞贵人再次遭贬,成为了甄答应,华妃也失去了协理六宫之权。</p>
铁腕手段让后宫一时噤若寒蝉。</p>
雍正三日之后回宫,事情已成为定局。</p>
而太后的处置皆是从后宫稳定出发,他自然没有异议。</p>
心里却是对甄嬛屡生事端有了很大的不满。</p>
同为中毒之事的受害人,惠贵人就能善解人意,体贴入微,他给什么交代就是什么。</p>
可甄嬛偏偏仗着受宠,非要去追查到底,搞得六宫乌烟瘴气。</p>
其实在雍正的眼中,他能不知道幕后是华妃的手笔吗?</p>
之所以按捺住不往后继续查下去,当然是为了朝堂考虑。</p>
就算甄嬛真的拿到了证据,他也不能对年家过于苛责。</p>
如今这番作为,逼着太后亲自出手处置,虽也占了大义,可终究是打乱了皇帝的计划,还要费很多心思去安抚年家。</p>
那端妃也是!忍了这么些年,以为她能更明事理些,没想到碰到可以打击华妃的机会,同样失了分寸。</p>
真真是消磨了雍正心里为数不多的情谊。</p>
而且,去了华妃协理六宫之权,岂不是没有人可以掣肘乌拉那拉家了。</p>
雍正思虑再三,把心思放在了沈眉儿身上。</p>
这些时日观察下来,惠贵人倒是个稳妥的。</p>
她未曾卷入过任何纷争,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和之心,对太后亦是恭敬有加。</p>
所以要找一个新的力量来平衡后宫局势,她和敬嫔捆绑在一起,无疑成了最合适的人选。</p>
只不过现下贵人的位份还是低了些,先让她学着吧。</p>
若真是个有出息的,日后晋位协理六宫也顺理成章。</p>
而后皇上便传出口谕,说皇后身子将好,操劳宫务过盛未免百上加斤,着敬嫔和惠贵人从旁协助。</p>
宜修开始心生警惕,没想到咸福宫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是在这次的争斗中成了最后的赢家。</p>
敬嫔倒还罢了,毕竟是主位娘娘,又伺候皇上多年。</p>
在华妃失势,端妃病弱,齐妃庸懦的情况下,嫔位上也就她能拿的出手了。</p>
那惠贵人何德何能,能在宫务上分一杯羹?</p>
可见也是被皇上留了心,不得不防范一二。</p>
沈眉儿收到了皇帝的口谕以后,没有任何的惊讶,其实就算按照原作,这宫权在去圆明园时也是会叫她沾沾手的。</p>
如今不过是提前了一月。</p>
她之所以坐山观虎斗,又借夏冬春之手揭发甄嬛的阴谋,除了报被暗算之仇,也无非是为了宫权。</p>
尤其是圆明园里假孕一事,可以算作命运的分水岭,沈眉儿不得不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p>
否则到了圆明园之后,一切都是陌生的,难免会出现纰漏。</p>
所以能在宫里先把宫权握着,在宫女人事调动,宫殿分配上也能占得部分先机,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p>
不过沈眉儿也明白,此时让她碰宫务,只是皇上的一时的权宜之计,不希望皇后只手遮天、一家独大,以至于他对后宫之事应对无措 。</p>
嫔妃间相互制约,皇帝才能平衡稳定前朝、后宫的各种势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