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赈灾一(1 / 2)

大灾之后有大疫几乎是必然的,一边遭灾一边起瘟疫也不新鲜。</p>

最近这几天城内官兵和城外灾民的小规模冲突几乎每天都有,何壁愁得满嘴起泡却也无可奈何。</p>

主要还是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作祟。</p>

无论官兵怎么动员让烧尸也没人响应,甚至连埋尸前撒生石灰都不让,说是会干扰先人往生。</p>

也不知道再开始是哪位跟家里托梦说的,反正大家深信不疑。</p>

灾民不至于穷凶极恶,但,穷的很凶也是真饿!</p>

穷的买不起棺材饿的没什么力气挖坑。</p>

尸体几乎都是草席裹身浅挖浅埋。</p>

是不是能往生不一定,倒是养活了城外一群红眼野狗。</p>

百姓间传说眼睛变红的狗都是吃人肉的是什么地府使者,灾民们还有稀粥喝也没人敢打那群狗的主意。</p>

可等他们饿得不行再想打狗吃肉的时候已经打不过了,真对上谁是谁的粮都不一定。</p>

那些狗吃死人肉吃的膘肥体壮比狼还凶悍,成群结队早成了气候。</p>

以前用于埋尸的几片山林到处游荡着野狗,灾民们怕被袭击不敢过去尸体便越埋越靠近人群,瘟疫蔓延也就不足为奇了。</p>

现在何壁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灾民堵在城外别让瘟疫蔓延进城里。</p>

甚至于城门关闭连士兵都许出不许进,赈灾粮食都是从城墙往下吊。</p>

赈灾队伍过来时面对的就是这种糟糕的情况,肖渊忍不住暗骂五皇子家的亲戚废物。</p>

如今这个局面必须先控制住,否则即便后续的运粮队伍来了也没什么用。</p>

现在的灾民情绪已经不稳了,甚至出现自己染病后故意去传染别人想拉着别人一起死的恶劣事件。</p>

肖督主并没急着入城,而是在距离灾民一里的地方安营扎寨首先让人去灾民里探查消息。</p>

这个时代宗族观念重对官绅有一定敬畏,所以一些德高望重的族长和各村镇的里长保长说话还是有点分量的。</p>

灾民们乱起来是因为看不到活着的希望,若是知道粮食到了有人赈灾就能逐渐回归。</p>

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况现在死也真的不是好死。</p>

灾民再怎么乱趋利避害的本能还在,东厂番子个个身强体壮拿刀配剑说话自然好使。</p>

很快,十几个还算精神在灾民中有些威望的半大老头子被带到了肖渊面前。</p>

这些人一听是朝廷赈灾的钦差来了都是涕泪横流山呼万岁。</p>

别管怎么说先感谢皇上准没错。</p>

只是他们有些不明白为啥这些大人都用白布蒙着脸,难道是嫌他们身上太臭了吗?</p>

好吧,他们身上的味道确实不咋样。</p>

肖渊也没跟他们废话,首先是询问灾民的吃饭和生病的情况,再有就是死人的处理问题。</p>

这下可问到点上了,几人蛤蟆吵坑一样争先恐后,直到被呵斥了才有一个年纪最大的老头回禀。</p>

最开始刚出现灾情的时候还能每天有两顿稠粥一个饼子,后来可能是城里的粮食也不富裕了,粥越来越稀饼子也没有了。</p>

老头年纪大也是经过几次大灾的,抹了抹眼泪很客观的道,</p>

“大人也别怪知州大人给的少,城里向来是不大存粮的,现在还能保证每天两碗稀粥已经算不错的了。</p>

记的十年前那场大洪灾的时候灾后才半月就已经异子而食了,如今遭灾近一月还能有两碗粥喝我等都是感激涕零。</p>

只是……</p>

长期喝粥虽饿不死但身上没力气,身子弱的渐渐生了病,竟是……竟是”</p>

老头说到这里哽咽的不敢再说,可他不说肖渊也明白是什么意思。</p>

身子弱就会生病,生病会死人,而死人多了便会流行起瘟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