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伯母(1 / 2)

两个灵牌位和骨灰坛暂时安置在祠堂,准备跟族里看好日期再筑坟做法事,顾沐云就和大伯二伯回西院去。</p>

顾长水没回家,只跟小姑姑顾沐云打个招呼就急匆匆走了。</p>

因为他是听到消息从上工的码头偷溜回来了,不敢多耽搁,被工头发现会被扣钱。</p>

顾家分成河东、河西两处居住,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沟,有小石拱桥步行相通,习惯叫东院和西院,名字无异,其实区别很大。</p>

东院在祖上是正妻长房嫡子居住,出人才,人家几代经营得当,读书经商早已经家势繁荣,顾氏私塾和祠堂也在东院。</p>

西院这边是当年的庶子后代,多是在东院族兄的商行干打杂搬货等苦力活,就连读过书的都没有几个。</p>

顾廷柏考上秀才去了尚医局学医,算是最有出息的。</p>

其中原因是西院的人愚笨,还是东院刻意打压就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p>

东院人多,大兴房舍,可西院所住的院子还是百年老宅。</p>

好在老宅维修得当,从外观上看漆色簇新,房脊高立,门墙完整未见破败萧条,很有大族风范。</p>

此时几个穿着粗布罗裙,年纪不等的女人已经在西院门边翘首以盼。</p>

顾沐云一行人赶着马车从大道绕行过河,刚出现在西院外,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就急步迎过来。</p>

在路上,大伯顾廷松已经给顾沐云说过族里女眷非故不进祠堂,伯母嫂子们正在院边等待。</p>

此时一看见老妇人,顾沐云知道是谁,立即喊了一声:“大伯母!”然后就要行礼。</p>

可没等她跪下,老妇人已经抓住她的手拉起,泪眼婆娑道:“你爹娘真的……真的没了?”</p>

她们虽然没有进祠堂,但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p>

“嗯,父母双亲都不在!”</p>

顾沐云突然开始伤心难过,另外一个世界的父母虽然健在,自己也永远无法再团聚。</p>

一听三弟夫妻真的不在,老妇人放声大哭:“唉,廷柏是我一手带大的,现在他却走在我前面,我这心里不好受啊!”</p>

她嫁到顾家怀上大儿子六个月,没想婆婆也怀上小叔子。</p>

两个孩子相差着半岁,婆婆生下小叔子后身体一直不见好,之后给孩子洗洗刷刷的事全部都是她这个大嫂在做。</p>

说是嫂子,胜似母亲。</p>

小叔子廷柏也是争气,二十岁考上秀才,可之后却没有再念书,进医局学医,只说不想拖累家人吃苦受穷。</p>

老妇人哭得伤心,旁边几个妇人过来安慰,其中一个大嗓门在嚷:“娘,你别急着哭啊!妹妹回来还连水都没有喝上,还是快进家里,吃饱喝足你再坐下哭到天黑都可以。”</p>

这大嗓门说话很是无礼,老妇人却不恼:“对,我倒是忘了,四丫头还没有进家门。”</p>

她抹去眼泪拉着顾沐云一边往院里走,一边介绍周围妇人。</p>

“这个说话的是你大堂哥家的媳妇,娘家姓花。</p>

这是你二堂哥家的,娘家姓刘。这是你二伯家的三堂哥家的,姓舒……”</p>

顾沐云乖巧听话,一一喊过去。</p>

原来那个三十多岁,比罗氏年纪大的大嗓子妇人就是顾长水的亲娘,难怪说话方式是一模一样。</p>

除去三个嫂子,还有各房侄儿侄女。</p>

西院各房家里虽不富裕,人丁还算兴旺,每个堂嫂都有两三个孩子。</p>

大伯家两个堂兄育有六个孩子,但夭折一个,二伯家一个堂兄生下三个,现在还有七个孙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