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占城稻(1 / 2)

“不过袁爷爷几年前已经仙逝,超脱凡尘回归天上。”姜瑜说起这件事满满都是遗憾。</p>

“袁公千古!”</p>

“老师一路走好!”</p>

虽然袁爷爷并没有收他们为徒,但每个人都通过了袁爷爷的视频得到了新的启发,在未来甚至使无数百姓免于饥荒。</p>

如此大恩大德,称一声老师也都觉太轻。</p>

甚至有的农学家将袁爷爷作为新式农学的祖师爷,日日拜祭。</p>

“大家是不是好奇宋朝明明还未统一北方,粮食居然比盛世统一王朝产量还高。”</p>

李世民连忙点头,对的对的,他大唐居然比不过弱宋。</p>

“除了经济农业重心南移,耕种方式的改善,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宋朝引进了占城稻,这也是一种优良稻种。”</p>

姜瑜说着把占城稻的资料展现了出来,杂交水稻并不是短期之内可以研制的,还不如先用其他稻种。</p>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北宋时引入中国,并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中国福建地区。根据中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p>

南宋时,江浙地区上等田(占城稻)每亩可收五石。</p>

宋前面的朝代都火热的盯着数据,“一石约是120斤,五石那就是600斤。”</p>

贾思勰:“生长周期这般短,那是不是可以达到一年两收或者三收,这果真良种。”</p>

若是两收,那岂不是可以收获一千斤!想到这个可能,众人都不淡定了,这这这虽比不上杂交水稻,却也是短期之内最适合他们的良种。</p>

“快,给朕拿舆图来,找到占城的位置,给朕发兵!”汉武帝已经等不及了,他大汉如今兵强马壮,若是再有充足的粮草,扫平西域不在话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