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头不吱声了。</p>
不是他不愿意,是乡亲们压根不会同意这个事情。</p>
虽然现在邻里间都很和睦,但粮食就是庄稼人的命。如今又是粮食价钱比上天的时候,让他们把自家粮食拿出来给别人吃,谁会愿意。</p>
“周家媳妇儿,这事儿不好办啊。”</p>
田地都分上中下等,各家的粮食产量都不一样,多拿少拿对其他人家都不公平。</p>
“刘叔,我知道这事儿不好办,但自古至今一旱都得好几年起,没听过只旱几个月的。山泉水没准儿哪天就断了,到时候田里种不了东西,只大伙儿手里头那些粮食够吃多久?”</p>
“我们两河村对外宣称得了瘟疫,可到时候旱情严重,人家瞧见咱们两河村树叶还是绿的,谁管你有没有瘟疫,他们一定会闯进来。”</p>
“不如修个仓库,趁着现在各家手里还有些粮食,各家都拿出一部分来,到时候真要遇上困难了咱们也有备无患不是?”</p>
老刘头皱着眉头半天都没说话。</p>
春生娘在那边听见两句,不以为然道:“没你说的这么严重。我今早才去看了,山泉水还多着呢,一时半会儿断不了的。”</p>
乐安被春生逗得咯咯笑,她也跟着逗了两下。</p>
“再说了,都这么久了也没见人闯进来,你就把心放下吧。”</p>
说着,她又讲起了周应淮他们去村口烧骨头把官差吓跑的事情,笑得半点担心都没有。</p>
傅卿也就没再说什么,扯了别的话题随便讲了两句后就抱着女儿回去了。</p>
春生娘把人送到门口,等人走远了才长叹一声。</p>
“她人是不错的,就是喜欢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人活得豁达些,没这么多烦恼才好。”</p>
春生跑到她跟前,挺直了身板,大声说:“娘,周少禹说这个叫杞人忧天。”</p>
“好好好,杞人忧天。我儿子真厉害,都会四字成语了。”</p>
春生娘对着儿子一顿夸,转头看见老刘头严肃着脸色,又赶紧收了笑。</p>
“爹,你还担心呢?春生都说了是杞人忧天,你也别忧心这事儿了。”</p>
老刘头摆摆手,说:“当初干旱才初现苗头的时候是她先一步种了耐旱的庄稼,也是她家提议大家跟着一起改种的。要不是她,咱们村现在哪儿有收成。”</p>
“要不是周应淮提早把村子守起来,让那一家人进来,咱们村有水有粮的事情就瞒不住了,现在哪有安稳日子过。”</p>
“前头我才去看过,山泉水比起刚开始那一阵小了不少呢。”</p>
……</p>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说的春生娘沉默下来。</p>
“我去找乡亲们说说,听听他们是什么意见。”</p>
傅卿抱着女儿又去了陈婆子家,见她正缝东西,凑过去一瞧,是件男人的衣服。</p>
“干娘,周应淮的衣服够穿,你不用给她做了,小心伤了眼睛。”</p>
陈婆子笑道:“这可不是给他做的。”</p>
傅卿也跟着笑,“不是给他做的,难不成你又收了个干儿子?”</p>
陈婆子放下手里未做好的衣裳,“我还真有这个心思。”</p>
傅卿怔了怔,“干娘,你说真的?”</p>
“当真是真的。”</p>
陈婆子重新拿起那件衣服,认真的缝起来。</p>
傅卿难得见她这么高兴,心里也跟着高兴。可村里人想了一圈都没想到合适的人,便问她是谁。</p>
“就是暂住在张婆子家那个,李大夫。”</p>
傅卿笑不出来了。</p>
见她这样,陈婆子又笑起来。</p>